诗人在深圳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吗?
标签 Label:
分类 Classification:
6月22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做了关于市文联和《深圳商报》联合举办深圳原创诗歌征文大赛的报道。该报道称,活动自5月启动以来已收到283位作者的400多篇作品。应征作品既有新诗、散文诗,也有古体诗;作者既有深圳的知名诗人或诗歌作者,也有北京、天津、山西、湖南、广西、贵州等地的作者。
恰好,近期我也陆续看到一些与深圳有关的诗歌书刊,比如《深圳青年诗选》和《诗林》杂志等,让我颇感惊喜。没想到在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圳,还能发现一块不大不小的抒情的天井,抒发着源自农业时代的闲情。
《深圳青年诗选》还选进了多位报业集团同事的作品,原来新闻流水线上也有不少人用诗的方式思考。诗与新闻几乎没什么关联,诗的存在却可能让新闻变得更加温润。
写作是种非常个人化的体力加脑力劳动,但是当《深圳青年诗选》可以成为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发现,写作也可以是带有一定城市色彩的。
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深圳青年诗选》所选作者超过130位,作品不一定水准都很高,即使像早期较有影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也未必尽如人意。比如王小妮故作惊人地写道,“月亮在深夜里照出了一切的骨头……”,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巴别尔《骑兵军》中将皎洁的月亮比作哥萨克苍白的骷髅。但是,其中却折射出一种人文主义的努力,这是诗所可能带来的众多可贵特质中的一种。
这本书至少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深圳没有忘记诗。这还原了深圳本该拥有的理想主义色彩,不论是诗中的真诚还是徘徊,深沉还是浮躁,狡黠还是青涩,都依稀能看到深圳的某种气质。
《诗林》是一本主管单位为外地城市但在深圳编辑、深圳印刷、全国发行的期刊,编辑部目前的办公地址离深圳报业集团的南北两院均在500米之内。96页的大16开本杂志,还是很像样子的。与同样处于困境中的《诗刊》相比,《诗林》的文字整体上还显得参差不齐,但都有一种提升个人气质和思考层面的努力。但愿《诗林》能在深圳长久生存下去。
像夏商周断代这样的世纪大工程,也是在国家相关部委牵头、国内前沿专家共同参与,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完成的。诗也需要社会机构牵头来推动,因此,这个征文活动,我要为之叫好。
深圳可以给诗歌提供怎么样的母题?这是一个较大的话题,此次征文大赛也未必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同时,我们有必要认识的是,诗不是为文学史而写,而是为当下而写。狠狠地写,然后狠狠地遗忘;再狠狠地写,然后再狠狠地遗忘。即使是最默默无闻的创作,也可能是最前沿和富有思想的,诗歌无疑也处于这样一种思想的前沿,所有以诗为过道的情绪都是美好的。
几个月前某期《读书》有文章称,不论是校园诗歌的热潮还是诗歌大串联,都不算是常态,当年风华正茂的男女青年,如今都是默默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理想破灭的普通人,这才是本真状态。
其实,不论是淘汰还是遗忘,都不是可怕的事情,如果没有写作,我们连遗忘的机会都没有,这才是最可怕的。
发表时间 Released time:2010/6/26 11:58:00 浏览 Browse(28483) | 评论Commen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