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分类
Collected Works Category
最新评论 Latest comments
商业片盈利能力堪忧 大明星大投资不应成模式
标签 Label:
分类 Classification:
“大投资、大明星”的制片理念,逐渐成为国产商业大片的制片模式。然而,广电总局的产业报告在分析年度市场数据后发现,2009年度的这类商业大片并没有体现出与投资匹配的盈利能力。因而已经有业内人士在反思这一理念,希望中国电影能够不再依赖大明星和大制作。
好莱坞已转向
好莱坞制片人肯撒特指出,大明星大制作在提升影片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制片成本。去年至今年,在全球票房中成绩斐然的几部好莱坞影片,都不再依赖大明星——《星际迷航Ⅱ》全球票房3.85亿美元、《暮光之城2》全球票房已过5亿美元、《宿醉》全球票房4.59亿美元、《灵动:鬼影实录》北美票房1.7 亿美元,这些影片的主角都是不知名的或者相对小牌的演员。无独有偶,在上周国内影市中票房进入前10的《人在囧途》和《异度公寓》,也是这类中小投资的影片。相反,有大明星的影片却不一定卖座,比如,《滑稽人物》的主演是亚当·桑德拉,但总票房仅为6200万美元;布鲁斯·威利斯的《未来战警》,总票房为 6100万美元;茱莉亚·罗伯茨的《口是心非》,总票房为7800万美元。肯撒特表示,现在好莱坞对大明星的概念已经很淡薄了,也由此造成明星的片酬大幅下滑。
国产片须务实
有专家提出,大明星大制作的商业大片是否能成为未来中国电影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或者说是国产主流影片仿效的策略,已经到了必须反思的阶段。可以说,商业大片是好莱坞称霸国际电影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国产影片主要投放于国内市场,很难在欧美市场获得份额,因而我国国产片的市场空间比好莱坞小了许多,没有必要用大制作的商业片去跟好莱坞影片竞争。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的葛颖教授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国电影制片业的盈利能力有限,“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品,有着自己特有的难以量化的未知风险,类型化生产,品牌意识、创意能力的匮乏,极大影响了制片投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很多片子因为档期投放、自身制作质量等原因而难以实现盈利,因而投资越大,风险越大。”
重监理防泡沫
近年来,由于国内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着来自海内外、行业内外不同背景资金的进入,但相当一批业外游动资金介入电影制片业时存在“玩票”心理。导演彭浩翔就曾经说过这样一个荒诞的故事:一个煤矿老板想投资拍摄一部文艺片,并且放出豪言——投多少钱都没关系,能不能赚钱也无所谓,而唯一的条件就是这部影片必须能去国外的电影节,让这位老板的女友也能走上电影节的红毯——这些非专业资金的进入,增加了国内制片融资的风险。此外,我国国内也尚未出现第三方监理评估机构,不能像国外那样按期提供监理报告、检查项目进度,为银行拨付资金提供重要依据。因而不少专家担心,影片的大投资大制作会因此而出现泡沫。 本报记者 张艺
发表时间 Released time:2010/6/26 12:36:00 浏览 Browse(23474) | 评论Commen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