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应该是一个夏末的某天吧,故乡老友四海云游至寒舍,老友和我半生相交,性情爱好皆是艺术收藏,相聚时刻开心异常,海阔天空神聊彻夜不眠。那日我做导游引其参观当地美术馆,我们并没有奢望看到什么特别的作品,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艺术家”们创作出成千上万的“艺术品”,但真正能让人心生感触的作品却是异常罕见的,朋友打趣说现在主要是寻找“感动”,寻找一种能让我们产生心灵共鸣的作品,在印象中,那天的美术馆异常寂静,在安静的空间里似乎远处有小孩子奔跑打闹的声音传来,我个人非常享受这样的寂静时光,嘈杂在不远的地方,但我自己刻意隔绝了干扰,沉浸于时空莫辩的个人幻觉中不肯自拔………我们缓缓的走过展览厅,转过一面展墙,一件大幅的人脸画像出现在我们面前,在黄色的天空背景前,这是一个有些偏绿色皮肤的青年男子头像,脸型被有意识的被拉长了,人物的线条勾画的粗犷鲜明,右边面孔的脸颊上似乎有一块红色的摩擦伤痕,人物的双眼大而茫然的直视着每一个参观者,在静静的展厅里画面透露出一种冷漠孤寂的感觉,作品流露出的茫然空洞的情调触动我身上的某一处神经,我想朋友应该也是有同样的感觉吧,这就是传说中的“感动”吗?我们自己也是心生迷惑的,但从作品上我们确实感受到了艺术家投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其传达出迷茫虚空的气氛真实的感染了我们,作品的名称是《朋友的肖像》(见p.1),通过这幅作品,我们认识了来自湖南的青年油画家唐海国。
唐海国的人物画,是他和世界沟通的主要手段,这些2008年—2010年间创作的作品,在色彩鲜明的近乎单色的背景前都有一个巨大的面孔,这些面孔在具象和变形之间,脸型是用粗线条勾画,面孔上都有明显的蚯蚓纹路似的线条,这些极具个人风格的线条加深了人物的阴郁伤感的气氛,所有这些面孔,不论男女,都棱角分明,巨大面孔上的眼神都显得茫然忧郁和严肃,画面色调也相对单纯,介乎于偏绿色或橘黄等,看起来明亮的色调,在人物的严肃抑郁神情下,也逐步的暗淡下去,在这一类型的作品中《领袖》(见p.5)、《朋友的肖像》、《女朋友》(见p.2)《我们的时代》(见p.16)、《肖像----自画像》等,是个人风格鲜明的代表性作品,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位内源性的画家,所谓“内源性”所指的是指艺术家从自己的内心来体验世界,他们关注外部世界的方法是从自己内心的影像投射出来的,通俗的讲,在画面上展示的就是艺术家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用纯粹的个人技巧展示出来,这必定是一个和常人可看可触的世界有着巨大区别的影像体验。当然这也是一代代艺术家在不同时代创作出完全不同风格艺术品的最根本基础。
我仔细观察了唐海国历年的创作,艺术家的风格是一个逐步渐进的状态,在2008年以前或更早期的创作中,例如2008年7月创作的《肖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类描绘唯美脆弱青年人物肖像,背景依然是单纯的明亮色调,刻画人物的笔触纤细,人物的面部似乎用了粉质的色彩,用来表现皮肤的脆弱感,人物留着黄色蓬松的发质,昭示人物所处时代是当代社会,但人物给人的感觉却是呈现病态的白化病人症状,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很象是受到日韩卡通中美轮美奂的情节人物的一种变体,精巧的人物张扬着精巧美丽的面孔线条,形象绝美但却是脆弱的暴露在不明空间中。
这些画面中的青年形象,拥有年轻、善感、脆弱、青春期的自怨自艾气质,这其中一部分应该是艺术家和他的朋友的自画像,这种纯美忧郁的青春期风格延续了一段时间,那段时期和艺术家的个人生活轨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那个时期,年轻的艺术家离开学校已有一段时间,初步的接触了社会生活,应该说那不是一段愉快的生活,艺术家和所有的大学毕业生一样,都接受社会大学的再教育,社会生活的严酷现实对初出校门的青稚学子来讲,基本是毫不留情的迎头棒喝,艺术家和他所有的同学一样,面对了自己和社会生活的直面接触,社会的现实主义和崇尚消费的热潮和年轻人艰难的就业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艺术理想和当下的生活现状处于难以调和的状态中,他也尝试了多份职业,但很快艺术家就失望了,按部就班的“上班族”,和他艺术家的个性在所有的方面都有冲突,终于在2008年的某一天,画家放弃了工作,决定还是以后当一个职业艺术家,在他自己艺术国际网的博客上,他写道:“从2008年开始,我就不打算以后再去上班 理由很简单,如果上班,就没多余的钱打斯洛克、就没多余的时间画些画,毕竟,自己太喜欢画画了……就这么画着、画着,不为什么,也不知道为了什么。 开画廊2年来,零零散散卖了一些画,有钱才能买更多的画布和颜料,自然,画得也会越来越有激情,也会越来越好。”
我相信这是他真正的心声,毕竟艺术家和常人还是有所区别的,他们创作艺术品,是被潜意识里的本能所驱使,按部就班的“上班族”又如何能平衡工作和艺术哪?他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判断,当然他也逼迫自己走上一条艰险的路,他决定了自己的生活和艺术的关系,接下来他又面对到底是赚钱还是创作自身风格艺术的抉择,要吃饭还是要艺术,这个问题在任何时代都是摆在艺术家面前最现实和最没有回旋余地的问题------他必须抉择。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艺术家创作了一些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尝试市场的反应,这其中有卡通系列,宠物狗系列,写实系列,这些具有“新具象表现”风格的作品,都可看作是他的过渡性创作,在这中有四件内容相像尺寸相同的系列作品,画名分别称《不看》、《不听》、《不闻》、《不说》(见p.13),画面的模特是画家自己的妻子,这一系列人物个性鲜明,形象靓丽,画面清新,色彩轻快明亮,似乎是画家甜蜜新婚生活的幸福写照,在这批作品完成后,画家的艺术青春期在2009年的某一天的时间里就戛然而止了。
画家在2010年做了父亲,从一个茫然敏感的艺术青年,过渡到为人夫为人父的阶段,生活的重压,让年轻的画家迅速坚强和成熟起来,成为父亲的快乐和面对生活的压力,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只是艺术家更为敏感,更敏锐的表现出人群共有的特点,芸芸众生被生存压力,无尽欲望所鞭策,堕入生活的洪流无法自拔,最终在重压下,呈现变形变异的身躯和面孔,艺术家敏锐的抓住了令人惊愕的变形并展现出来,实际是助我们揭开面孔上的假面,展示出真实的面貌。
这些变化可以从2009年到2010年的一系列肖像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画笔已一扫纤细柔弱,笔触变化的咄咄逼人,异常犀利起来,画面的人物线条粗狂有力,和这些作品所呈现的内容来看,艺术家迅速从敏感脆弱的艺术青年过渡到个人风格的初创,画面上艺术家有意识流露出了常人不易察觉的忿怒情感,我们容易理解年青人的忿怒,因为这是一个剧烈变化的世界,儿时童真印象中朴素的社会氛围已变成了狂热的市场经济丛林,弱肉强食的景象每日在每个角落上映或被画家感受着,艺术家感受到了苦闷和无助,他也感到了自身的危机感,完全被抛在市场里,生活的一切来源要依靠自己的画笔,而且面对的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负担,从青年单身汉变身一家之长后,生存压力加重了画家的焦虑感,艺术家也要面对维持一家老小生计的处境,而市场是变化莫测的。艺术家面对市场和生存的双重挤压下,激发出的感同身受的创作源泉动力,使其有了孤注一掷的勇气,他曾私下告诉我说:“我希望把画面的表现方式推向极致”。
艺术家为这一目标做了多种尝试,在2008/2009年里艺术家画了一系列裸女作品,这些作品上的线条粗犷,单纯看面部也许分不出性别,但画家有意识的突出人物的身体特征,在画面上还写有文字,语义张扬且无拘无束,例如其中有一件,画面上的裸体女人挑衅性的露出自己的下体器官,画面上的文字这样写道:“想看是吗?想看你就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看涅,再说了,我的东西你以为真的想看就看,不看就不看?你以为你是谁?逼急了,我还告警察呢!”。另一件同一时期的作品,裸身女人高高翘起大腿,暴露出鲜红的生殖器官,旁注的文字是:“嘻嘻哈哈又一天,”我不认为这是画家自己的性苦闷,而是创作在寻找方向感时期的探索性作品,艺术家用这种调侃的画面左冲右突的的寻找着突破,在这探索的纠结时期,画家转折期的最重要作品-----《领袖》被创作出来了,他延续了自己一直使用的技法,从外形上看,这是一幅按照过去的标准式样描绘的毛**胸像,背景是写实的天安门城楼,有意或无意中,画家在画面上展示了自己扎实的学院功底,对有正规学院受教经历的艺术家来说,胸像是描绘人物最基本的课程要求,而且因为不需要对身体的下部仔细刻画,画家可以专心致志的描绘人物的脸部表情,这件《领袖》, 在天安门背景前,领袖身穿藏蓝色中山装,在人像的背后,一些色彩缤纷的小气球轻盈的向这天空游动,这件作品在貌似郑重严肃的疑惑中,隐约体现了七零八零年代青年的一种调皮的戏谑态度,在博客上,他就这一件作品,写了一段话:“黄色有很多种,这种黄色太刺眼了,但偏偏就是俺们国旗上的那种黄色,炫耀得人有些晕乎,绚丽得人的感觉会带来阵阵快感,不是吗?就象我们的伟人毛主席一样,在那个年代是那么地风头尽出;见过黄色的油彩花吧?成片的花儿太招风引碟,没错,毛的时代就是这样——成群的象征“精子”一样的彩色气球环绕在“卵子”周围。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大人们跟我讲过的话:咱们的毛爷爷很有向心力,他的凝聚力可以压倒一切……”,那些貌似气球的的物体,原来是生命力旺盛的“精子”,其实在明亮的色彩和标准的图式中,都是为了表现出画家在寻求一种对这一类题材标准样式的模仿,但在画面上,艺术家自己的风格却昭然若示的突显出来,我们看到毛的面孔上出现了明显的蚯蚓纹路似的线条,领袖的眼睛也失去了标版式样的威严或者慈祥,而是呈现茫然的目光,这一效果加剧了人物表情的凝重感,据画家自述:这件作品是自己的转型期最初的一件作品,因为首次在人像面部用加重笔触方法来刻画人物,以增强人物的情绪表达力量,这件作品和2010年《依恋》(见p.6)、《伙伴》(见p.3)等都运用了一些鲜明的符号,面部明显加重的蚯蚓纹路线条、天安门、红五星、民工的头盔等,这几件作品无疑是画家童年生活引发的回忆和当下生活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深层感受,出生于1979年的艺术家,诞生和成长时期正是这个国家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最初阶段,画家的成长时伴随了社会的剧变过程,在画家的少年时期,贫困但纯朴的生活氛围在急速变化中,电视机进入了社会生活中,录像机录音机和邓丽君的歌声等等影响了中国人社会生活的革命性消费品和新观念一步一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并引导着人们转换旧有的观念。人们狂热的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中转向对金钱的追逐,在这样的社会浪潮中成长,画家成年并进入高等学校系统的学习了艺术课程和学院性技巧,当画家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却突然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物价高涨,新生的资产阶级们因货币超发而导致资产持续膨胀中,另一方面无产积极和一无所有的青年学子们就业的道路却因为社会转型而变得极其困难,资讯发达但人的生存环境却变的异常坚辛,艺术家无奈但也要接受这一时代给予的人生安排,他来到富饶的南方也是怀着对美丽新生活的渴望,年轻的艺术家经历了人生的磨练,成熟而且茁壮的成长起来,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艺术家成长的痕迹。
曾经有一次和画家喝酒,在酒酣耳热之时,画家这样说他的创作理念,:“我为什么这样画人的面孔呢?因为每个人在现实社会的重压下,都是变形的,或者是在面具下生存,而我要表现真实人们的生存状态,所以我就按我理解的画,你仔细看脸上或身体上有一些疤痕,那些伤口,和上面的创可贴,主要是为了体现人的真实状态”,这段话极其真实的还原了艺术家创作的最原始理念,我听到并深刻理解这段话,他要揭下当代人的面具,撕去我们看到的脸皮去展现血淋淋的真实生存状态。
艺术家的个性是内向的,他擅长用画面来表达理念,但却不擅长言语表达,这些点滴的创作理念的陈述,大多是在酒热耳酣之时的随心表述,这些陈述无疑是重要的,他真实的阐释了创作者的最深层的创作感受,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画家的画风在这两年中会出现如此急速和剧烈的变化,艺术家认为与其循规蹈矩的创作,莫不如用全新的方式走一条其他人不曾走过的新路,年青就是本钱,艺术家一方面雄心勃勃,另一方面也是不计后果的向前行,无疑这是惊险的一步,因为画家不清楚市场是否接受,这很简单,如果无法获得市场接受的话,他可能因为生存问题,断送了继续进行创作的机会,这也是现实摆在他面前的现状,艺术家承受了住了巨大的压力,他有能力为自己的小家庭撑起遮风挡雨的屋顶,更体验了当父亲的快乐温馨生活,当和爱人在租住的小屋中,其乐融融的等待晚饭的时间里,甚至触动了笔者的心境,这不正是快乐幸福吗?甚至引发了笔者为自己连这朴素的幸福也无法得到而感到那一刻的悲伤。
做一名职业艺术家让他有距离的观察这个世界,而自身生活经验的积累,也让其对人被生存环境异化有了更直观的感触,这对艺术家的风格形成有重大影响,生活本身很简单,但为何人生百态却呈现如此丰富的艰辛、焦灼、变异、茫然、无助的观感,这是艺术家努力想探索并寻找答案的。艺术家在三十而立(2008—2010年)前后的这一大批作品中富有代表性的《我们的时代》、《领袖》、《女朋友》、《依恋》、《伙伴》、《聚会》(见p.10) 、《喂奶》(见p.8)等就非常真实的揭示了艺术家对人及其生命存在意义的重新理解,同时也展示了个人的艺术风格的初步形成,证明艺术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批作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相对于国内藏家的犹豫,作品蕴含的探索意义,迅速得到海外藏家的认可,市场的成功鼓励了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热情,相信他在今后的从艺道路上会更富有激情和动力,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赵军(仰琦)于云间画室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