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佳 垚
每年夏季在德国拜罗伊特举行的瓦格纳音乐节,既是世界各地瓦格纳“粉丝”心中的圣殿,也是一场德国文化的盛会。7月25日至8月28日,第99届瓦格纳音乐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关于音乐节和瓦格纳的一切成为德国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票价被炒到4500欧元一张
“想要在拜罗伊特观看《尼伯龙根的指环》,请提前10年订票!记住,这可是正宗的拜罗伊特版,不是什么别的剧院的‘山寨’版本。”近几年,瓦格纳音乐节一票难求的现象愈演愈烈。早在今年4月,德国网络“黄牛党”就已经把票价炒到了4500欧元一张。事实上,音乐节官方售票点的票价最高为280欧元,最便宜的只要8欧元。不过,物以稀为贵,音乐节去年共售票5.4万张,但需求量却将近44万张。因此,要想通过正常渠道买票就必须有超常的耐心,而那些不想一味苦等的乐迷只能在网上买高价的“黄牛票”。据音乐节发言人埃默里希介绍,有关方面已经决定从明年起对门票流向“黄牛党”的现象进行控制,但他也表示:“只要对音乐节的高需求存在,炒票现象就难以彻底杜绝。”
高价“黄牛票”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瓦格纳音乐节的火爆。1876年8月,瓦格纳的四联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在当时刚刚落成的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上演3轮,第一届瓦格纳音乐节就此拉开帷幕。有评论家称,瓦格纳把音乐的重心从贝多芬时代转向了日耳曼原始主义,而这一变化之所以能够得以实现,与他一手创建的瓦格纳音乐节密切相关。“每当我看到这个剧院时,就会想起德国的那段历史,那段瓦格纳所创造的历史。”德国剧作家坦克拉德·多斯特表示,不论从哪个方面看,拜罗伊特都是一个属于德国历史的传奇。
瓦格纳音乐节的影响力实在不可小视,从音乐家李斯特、柴可夫斯基到德国总理默克尔、国防部部长古藤贝格等多位高官都曾经现身音乐节。音乐节上,观众们无不盛装出席——男士大多佩戴领结,女士则身着露背的晚礼服。每场歌剧开演前,会有乐手走到二楼阳台上吹响号角,督促观众入场,而迟到的人将被无情地关在门外。瓦格纳的歌剧动辄三四个小时,演出中会有两次幕间休息,每次1小时左右,所以大部分演出都是从下午4点就开演,直到晚上10点方能散场。第99届瓦格纳音乐节以瓦格纳的浪漫歌剧《罗恩格林》开场,在为期一个多月的音乐节活动中,总共将上演30场歌剧。此外,今年的音乐节在瓦格纳的孙子沃尔夫冈·瓦格纳缺席的情况下举办,这位担任音乐节艺术总监长达57年的老人已于今年3月与世长辞。沃尔夫冈被一些德国文化评论家评价为一个天才——“他在经济上的才能确保了音乐节资金链的连续性,而在他的管理下,音乐节上演的歌剧也长时间地成为世界音乐戏剧的先驱。”
音乐节改革毁誉参半
1813年,瓦格纳出生于德国莱比锡一个爱好艺术的警官家庭。瓦格纳对于音乐的灵性从很小的时候就凸显出来。15岁时,第一次聆听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瓦格纳立志投身音乐事业,并选择歌剧作为自己的主业。在他生活的年代,主流歌剧有着很多不良风气——意大利歌剧追求空洞的声乐技巧,法国歌剧注重表面效果的堆砌,这使得歌剧的歌词、音乐和舞台表演严重脱节,瓦格纳决定以自己的歌剧为例对此进行改革。他主张歌剧应当是戏剧、诗歌和音乐高度结合的“乐剧”,在这个“综合艺术品”中音乐只是手段,而戏剧才是目的。于是,《罗恩格林》等作品应运而生。
因为瓦格纳本人就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传奇音乐家,瓦格纳音乐节举办99届以来,一直都在不断的变革中前行。或许你并不了解圣杯骑士罗恩格林与爱尔莎的爱情故事,但想必你一定听过《婚礼进行曲》——它便是《罗恩格林》第三幕开头男女主人公结婚时的合唱曲目。这个古老的故事在本届音乐节的舞台上再次被大胆解构、重新演绎,最终毁誉参半,得到一半掌声、一半嘘声。虽然用现代的场景和思路解读瓦格纳的歌剧在音乐节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是今年在前卫导演诺因菲尔茨的新版《罗恩格林》中,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还是招来了不少观众的非议。据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介绍,这完全是一个“老鼠版”的英雄美人的故事——“从歌剧开始到落幕,舞台中央、两边和大屏幕上都不时出现老鼠,最多时甚至有上百只老鼠在台上打转”。奇特的诠释方式引来了不少掌声,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发出嘘声、喝起了倒彩。
事实上,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瓦格纳音乐节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作为欧洲最传统的音乐节,从创办至今它只上演瓦格纳一个人的歌剧作品,这在与其齐名的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经改革不再只上演莫扎特作品之后更显难能可贵。瓦格纳去世之后,她的妻子、李斯特的女儿柯西玛忠实地演绎和诠释着瓦格纳的艺术思想,不断地把瓦格纳的作品在音乐节时搬上舞台。然而,这种拒绝一切新观念的做法将音乐节变成了“博物馆”,演出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灵气。情况在沃尔夫冈担任艺术总监以后得到改善。目前,音乐节保留着5年一轮上演新制作的惯例,既成为新指挥和新演员重新演绎传统剧目的大舞台,又是先锋导演做出颠覆性尝试的“实验场”。改革与创新虽然经常引发争议,但取得的成效却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