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特色的音乐节庆
标签 Label:
分类 Classification:
非常八卦
七月流火,上海世博会也热火朝天,牵动了7000万参观者的心。世博会已经像一台助推器,带动了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带动了一个横跨多个行业的产业链。据权威部门估计,世博会将为上海带来794亿元的收益。这还只是一个短期的统计,如果加上后续效应,世博会的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世博会,与奥运会一样,其实是一种节庆。世博会带动的经济,也属于节庆经济的范畴。
何谓节庆?所谓节庆,是人类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凝聚的结果,是人类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或为庆祝某一事件,或为纪念某一人物,创立了各种各样的节日。由于节庆期间聚合了比平时更多的人流、物流、现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所以也成为一种巨大的商机。到了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经济学家更是提出了“节庆经济”的概念。地方政府也趋之若鹜,纷纷推出属于自己的节庆经济模式,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宁波国际服装节、浏阳国际花炮节……等都是优秀的中国节庆品牌。目前,全国已有各类节庆活动一万余个,节庆总消费达到2450多亿元。
然而纵观这些节庆活动,我们会有一种美中不足之感。著名文化产业专家、学者颜建国认为,我国的这些节庆活动,呈现出两大特质,一是偏重物质性,忽略精神性;二是偏重传承性,忽略创新性。这两种特质,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节庆经济的瓶颈。颜建国认为,人类都具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属性,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使一个民族生存的是物质,使一个民族崇高的却是文化!那些物质性的节庆诚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那些精神性的节庆更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个性与文化人格,也更能打出这个民族的文化品牌。在这个方面,音乐节庆的力量比其他节庆更加巨大。
譬如音乐大师莫扎特的故乡、奥地利的萨尔斯堡是一个只有15万人口的小城,然而它却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每年创汇达50亿先令。仅每年一度的萨尔斯堡音乐节就能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百万游客,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前往。
无独有偶,奥地利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德国柏林的森林音乐会、澳大利亚塔姆沃思的乡间音乐节、美国纽约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等,都为世人所瞩目。这些音乐节庆,不仅传播了音乐艺术,营造了城市形象,拉动了城市经济。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音乐节庆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名目繁多,但产业性不强。如北京迷笛音乐节,每年都能吸引几十支国内外专业乐队自愿免费演出,数万名狂热的观众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国内外百余家知名媒体都在关注它的动态,竞相报道与之相关的消息。音乐风格之丰富,场面之宏大,情景之壮观,国内任何一场音乐盛会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策划和整合营销,这样的音乐节影响力十分有限,充其量是一次音乐活动,而不能构成一种势力经济。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颜建国认为,要想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目标,必须集中精力,打造一系列中国特色的音乐节庆,用音乐节庆的形式,发展文化产业,聚合人流物流,打造文化产业链,树立地区文化品牌,推动区域经济。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颜建国先生精心策划了天津东方国际乐器演奏艺术节。这一艺术节将依托于天津静海的东方国际乐器城,为打造音乐艺术品牌、营造静海地区形象、带动静海区域经济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届时,将有无数乐迷云集静海,静海将像奥地利的萨尔茨堡那样广为人知。
发表时间 Released time:2010/8/22 11:24:00 浏览 Browse(32879) | 评论Commen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