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分类
Collected Works Category
最新评论 Latest comments
大学语文缺失不起
标签 Label:
分类 Classification:
所谓艺术
近日,申城部分高校在自主招生中不考语文之举,立即引来当地30余名政协委员的联名批评。事后,当事方们大呼“冤枉”。虽然此事各有缘由,但大学语文在许多高校非文科类专业已作为选修课,不少同学认为语文于专业无补,不愿为之再下工夫,其语言文字能力大有衰退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众所周知,语文是培育人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在中国古代,文化没有文理之分,文学、历史、哲学及天文地理等各种知识大多融入文学血脉之中,一部文学巨著《红楼梦》蕴藏着的百科知识就如一个文化富矿。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国文人的智慧和精神筑就的一座座文化高峰,不仅记录着浩瀚而鲜活的民族历史,而且内涵着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语文是汲取民族文化营养,孕育人文情怀,激发美好想象,升华人生境界的必修之课,也是中国人的生命之根、创新之魂,更是激活文化记忆,拥有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她的“根性”即“母性”。一个不肯、不愿、不善于接受“母乳文化”滋养的人,是不可能培育成健康人格和优秀品质的。在洋务运动至五四运动期间,我们的先辈也曾从文化的落后与先进中寻找民族内忧外患的根源,且有过“西化”的探寻和设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许多新老艺术家在回首他们的艺术之路时,都有过这样切身的感受:越往深处走,就越发明白,不管学西方学到什么地步,最后还要回到祖国文化,只有将根深扎民族文化的沃土,艺术之花才会绽放出绚丽的光芒。音乐家谭盾说:我的音乐思想是从李白那里来的……只要自己贴近着这块土地去创作,就能一直走在最前。我不会跟着西方走,而是去融合她,引领新的潮流。过去30年,我之所以可以屹立在国际音乐潮流之上而不衰退,是因为我背后的这片土地,它宝藏无限。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那一个个方块汉字就像一个个文化“芯片”,浓缩着先民们丰富的劳动智慧,镌刻着民族文化的气质,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尊严,而对汉字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则是中国文化神奇而博大的魅力所在。韩美林通过对古文字的深入研究,以一个艺术家独特的视角,从方块字蕴含的非凡造型美和想象力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创造力,他将自己对艺术的思考和美好的想象都溶化到汉字中,进而创作出展现书法大美、装点人们生活的《天书》。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因为语文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教学方法滞后,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进而难以感受到民族文化非凡的创造力。
事实证明,在世界风云变幻,文化多元碰撞的今天,唯有不断地深化民族文化优秀作品中的精神和品格,坚定文化自信,并大胆吸纳和转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中华文化的生命之树才能根深叶茂、生机盎然,成为推动人类文明的不竭动力。
汤民
发表时间 Released time:2010/2/17 22:30:00 浏览 Browse(40666) | 评论Commen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