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保守”NO.7》布面油画 100cm*80cm 曾杰 2010年7月
站在这里,我看到了希望
----《失衡的“保守”》序言
曾杰
如果你愿意,我的艺术就是我的生存,在每一瞬间,每一次呼吸间都是作品,一个不漏痕迹的作品,那既不诉诸视觉,也不诉诸大脑。那是一种持续的快乐。(杜尚)
艺术正在被拿来作为一种符号的形式,如果你不愿意这么认为的话,不可以再把它降低到装饰的功能上去……。(杜尚)人们需要艺术,通过艺术他可以更新自己。
每一件东西都带给人一段回忆,每一个符号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穿梭在图像与元素的抽象世界里,我们不禁怀念着昔日里具象的传统,没有一个临界点,只是在不停的接受模仿与程式化,西方的文化生生的殖民了我们一代甚至几代人,于是现代人的悲剧就产生了,在这个看似更加自由的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孤独,焦虑,恶心,畏,沉沦,死亡,结束了所谓自由的生命。
西方体制的介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常规,个人价值被大大提升,工作不再以考勤为标准,更加突出个人能力,表面上自由多了几分,突破了传统的有规律的圆规纪律。遗憾的是现代人没有感受到自由的快乐,压力,焦虑,孤独,无时无刻不在身边缠绕。无助变成年轻一代的锁链,传统早已不再属于我们的护符,时代也没有照顾到我们的需求。就这样,丢掉了传统的底子,我们剩下了什么,我们收获了什么,我们快乐吗,好像比以前更加忙碌了,生活的质量不见得比以前提高。
《失衡的保守》系列,是根据家乡人民的纯朴观点联想到的,在当下纷繁复杂的、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传统的美韵PK舶来品,结果如何?除了我们心灵的外套换掉了,骨子里的传统美韵是否还依然,抑或荡然无存,还是,除了思想,身体上别的都不是我的?我想超越艺术局限,走进自由境界。所以这一系列作品,我选取了象征中国传统意义的青花瓷(China),典型的东方女孩,囊括世界的地图,建立我自己特有的绘画语言,并强调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就让他们简单的、赤裸裸的、诚实的呈现出来,没有逻辑,没有程式,任意的散落在同一画面中,构成一幅当代社会的镜像:当人们发现自己虚构的真实性愈加拙劣的时候,就不会再把这种真实的虚构当作信念来供奉,自我失去了依托,失去了根,就只能自己决定自己,于是,焦虑,孤独,虚无,畏,又重现生活表象。
花瓶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空间,但它却存在于两个客体之中,一个是外界的存在,一个是内部的空间存在,这正好隐喻了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一个是外部客观的世界,它强加给我们太多的不想要,比如,人生在世,必须选择做什么:工人、农民、政治家、学者或游手好闲。选择了什么,什么就成为你的活动,什么也就成了你的属性。这个客观的世界就把你黏在了那里,就像蜂蜜粘在手上、衣服上那样,让人无处可逃。只要你生存着,就不得不做个什么和是个什么,从而就要不断地被黏住,不断地感到无助。另一个存在就是花瓶内部的空间,也是花瓶最重要的部分。我们虽然被外界环境无休止的牵绕着,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在当下的社会中,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更加注重个人潜力的发挥,我们是否应该把中国传统这个根基打好,抓住时代的步伐,在西方过于注重自我价值的海洋里给自己一个保险,自建一个可以搭乘的诺亚方舟,以便更好的“拿来”,俗话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直想办一次个人画展,因为,“一张画不能引起震动就不是一张好画”(杜尚)。换句话说,一个艺术家必须被人知道他才能存在。可以设想,曾经有千百个天才存在过,他们立志过,抱负过,然后他们死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自生自灭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让人们知道自己、吹捧自己,让自己成名。我坚信艺术家作为一个媒介的作用。如果艺术家做出了什么东西,然后某一天,由于大众的、观众的介入他被承认了,那么他的思想也就被接受了,无论是良是莠,对社会而言都是一种进步。
我个人始终对艺术抱着使命感,这一点一直是我坚守的信念,无论是在创作还是生活中,永不驻足。我的艺术使命是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让人知道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最后奉上罗德琴科的一首诗歌,与大家共勉:
不要把艺术当作
所有权人的平凡生活中的
明亮的装饰片。
不要把艺术品当作
贫民暗无天日生活中的
珍贵的宝石。
不要把艺术品当作
逃脱生活的一种手段,因为生活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