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贴的对白——寇元勋人物画作评析

 

本文已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霍  蓉

 

 

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个名字,认识他的画。寇元勋作为云南著名的国画家,作品有其个人的独特风格,他擅长画写意花卉,兼好人物创作近三十年,人物画作中,其回忆的链条一直贯穿其中,近日,读其近年来《腊梅花开》这一类的人物画作,不仅感同深受,更发觉有其创作的特点,画面淡泊闲和,带有上个世纪中国七十、八十年代,流行于中国城市家庭的,那种黑白染色照片的流逝之感,但又不是对世间万物的摹写,而是将记忆对白的“感”处理成一种“隔”的关系跃然纸上。

这些人物作品中,人物造型朴实拙巧,神出古异,脸部造型最有其作品个性和风格,常常留有一点空与侧边的一笔胭脂产生对比,那一笔胭脂则是妙笔,是一笔“残”洒于手腕,更是一滴胭脂斑斑的眼泪落进墨汁里,在画面里形成胭脂的花斑,可谓“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泪日以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胭脂在墨汁里漂动,又埋身于毛笔中,红色的胭脂掺进花青、三绿,落到衣衫上。接着又被写到岩石上,溅入花朵里,埋在土壤灰尘下,同时在不断的晕开,形成了多重模糊不清,暗淡不明的叠影和分影,在观者眼前飘忽,人物衣着处采用皴法使其形似断而意相联,注入的情感使观者枉然,当欣赏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一笔“残”又如时光流逝,将观者抽离这样的场景。

可是,一笔不能纳万象。笔迹动势的延伸所留下的虚实空间,形成了画面的空间感,作品中讲究空灵,一石一木简之又简,纸上的留白是作品的画底,画中笔势折高折远,笔到处必有“空”,无形无色,自成妙境,空间与人物融成一片,不知是空间因人显现,还是人在空间中。正应了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墨纹抽象,不存于物而存于心,但也不乏写实,树木、花草造势原始,似无观者关注下的自然本体。笔墨配合神妙,画中的各部分顺从气韵的节奏进行组织,当周围的物发生接触时,相感波动阴阳相生。同时,画面中始终保持着深静的默契,是清人竺重光所谓的“实景清而空景现”。

笔笔画迹与腕相联,笔入手,动则旋之,转而润之,上上下下,有匀有凸,有曲有直,物象在画中随展其资,现自由。最明显的是那落笔的胭脂,不仅是平铺的一个面,而是螺旋运动的点,流美于纸上。于是,笔墨间彼此相让穿插,以求得相生映带。

自古画作“留美者人也”,画品如人品,他的画作,不落违心之用笔,不表违心之意,一片怡然自足。他的水墨追求的不仅是诗意,不仅是眷恋,画作中“隔”的关系是超越的性灵。人世间,时间的流逝是必然的,无人能挽回,已经成为过去的事情是很脆弱的,很轻易就会被抹掉。面对流逝的时间,他是希望在历史的片断中坚持真正的自己,的确如此,他在自己的文章中也这样说到“多年的水墨追求有得有失,困惑与自信同在,我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收获多少决于诸多因素,何必斤斤计较”,这是一位“素心人”的表白,作画如做人,也就是“人生在世,如泛扁舟,俯仰天地,容与中流”。

 

 

 

关闭窗口 Close Wi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