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景色

《时代风景》——段玉海

我用朴素的善意和真诚,感谢那些自己尚在困境中,却仍去帮助穷困孩子的人们。尽管这些孩子们,成人后未必都心存善意回报社会,但我们先爱在前……

 

善缘》——刘关雁

世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或信天主教,或信伊斯兰,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大多信的是佛教。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信道教,崇尚其大道无为,但最具人气的还是佛教,因为佛教最朴实,最具贫民意识,哪怕不识字也都知道一点佛家的道理。佛理在人们心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理论就是一心向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无论善恶,都会有报有应,这就是报应。其实一个人有没有信仰不重要,重要的是思维。你怎么想,就会怎么做,做什么往往就在一念之间,而这一念之间可不是一闪就有的东东,常说的“厚积薄发”中的“薄发”就是那一闪之念,而“厚积却是从小到大所积累下来的一大堆东西。

人从一生下来,所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教人向善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就结下了善缘,结下了善缘也就意味着结下了佛缘

其实,我们都没有资格去妄谈宗教,因为教义太过于深奥,穷其一生也不太可能成为一代宗师。更何况我等一介凡人,脱不开酒、色、财、气的诱惑,于宗教的真正本义相距实在是太过遥远,在红尘之中忙忙碌碌,自得其乐。也只有偶然在旅行中,或路过或专程去到名山古刹,听到暮鼓晨钟,心中略有所感,抱着宁信其有的心态,上一炷香、捐一点香火钱,然后怀着坦然的心情,再次走入红尘。

在滚滚红尘之中,经过了太多的磨难,人往往在老去的岁月中渐渐的趋于平静,心已平常,平常的心态中也就渐渐的浮出一种超然,超然的看待一切,超然的看待人生,自然而然的就生发出的意境,看山还是山,看花还是花,还其本来的面目,已入佛境 。

这次巴卡·取宾活佛卡唐卡艺术在昆明展出,其目的是为了救助孤儿们上学,此举为大善,当壮其行,善哉!

《遥望香格里拉》——和丽斌

看哪!那田野中一张张可爱的笑颜,是孩子们纯真的脸!

《梦境》——徐浡君

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巴卡·取宾活佛所绘唐卡,仿佛又一次把我拉到一个香巴拉的梦境,一个让汉人备感神秘又充满诗意与遐想的精神家园。那里,有永远也抹不去的皑皑雪山;有千万年流淌不尽的江河;有苍茫深切的大山沟谷;有临山绝壁的藏寺院;有身着枣红色的喇嘛远去的身影;有……一切的一切,顿感藏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我想,它既有艺术的或精神的,抑或更是文化层面的透析……

《因为一个缘》——顾泽旭

我是俗人,不敢谈宗教的事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思想是主要成分。我把宗教精神视为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对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参悟。

我原来认为,“修行”是“遁世”,看来并不仅仅是这样。

如果说我对宗教有一点点了解,是由于自己学了艺术。因为宗教,世界艺术史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品。那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令我神往。

因为一个“缘”,我参与了这次活动。

《任持自性即是法》——周俊

不知从何时候起,有空总喜欢到寺院里坐坐。我想是去感受那里的清幽之境,使自己摆脱浮躁保持恬淡喜悦、清醒明睿的心态。

去的次数多了,自然对佛法有了许多兴趣,于是找了佛教的书来读。然而,总觉得艰深难懂不得其门而入。后来,倒是与几位好友的交往并有幸得来几件书法作品,让我得缘对佛法有了些浅见。

一次,见好友罗江的个展中有幅书法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虽然参不透其中深义,但却被那种禅的意境所吸引。罗江够哥们,看我喜欢就另写一幅同样充满意境的对联送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我宝爱有佳,裱了挂在书房里时时欣赏,时时琢磨其中的禅意。我把此句初浅的理解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纷繁变化,我们总是要保持一份沉静和安然,内心将变得更加平静而从容。

有句禅语“云在青天水在瓶”在我心中默念多时一直不得解。有天在圆通寺与淳法大和尚闲聊,想起此句连忙请教。大和尚并未直接答我,而是执笔写了首偈送我: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君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师傅巧妙地将李翱原句“我来问道无余说”做了个小改动,就成了解我问题的独特而惟一的答案。师傅进一步的解释“云在青天水在瓶”大约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云在天空,水在瓶中,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道了。二是说,瓶中之水,犹如人的心一样,只要保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云在青天水在瓶是禅宗师傅们最爱拿来启发学人的一句诗偈,为人处世应该有一颗荣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平常心。

得到淳法大和尚的这件作品,使我想起赵浩如老师曾给我写过一件作品只四个字“任持自性”。意思是每一事物都必然保持其自有的性质和相状。这就是“法”。

佛家有境界之说,那是心的境界。心的境界有多高,人生的境界就有多高。境由心生,境随心转,心外无境,境不离心。本心清净,地狱也是乐土;内心烦扰,天堂终成鬼府。有有境之心,无无心之境。由境求心,千头万绪;以心得境,一派天真。

对于佛法的理解不是作意识思维逻辑的理解,而是明心见性的领会,有的时候是需要点机缘才能去参得一点浅见,这就是所谓佛缘吧。

《佛言乱语》——老羊

和佛终究无缘,只因入不去净,只因扛不住平常心。我讲因果报业,态度愤然,希望这世马上见到,善恶处罚,不必宽容。佛讲轮回,我更无法理解,觉得轮回了世界就干净不了,天池的水洗不净恶的灵魂,一切从新从零开始才会好。看人烧香打坐,只觉得可笑,佛前胡说八道也不紧张,自认为良心大大的好,自我修炼就能成仙,缺乏谦卑……

所以,我不把巴卡·取宾活佛当活佛,当艺术家。显然,凡活佛大师之流,无一人象他那么贫穷,又穷还要做善事还要艺术理想,正是个艺术家的样子,当然,在经济形势压倒一切的现在,他恐怕连当下艺术家的资格也要不具了。

现在甘愿在他老人家面前放下浅薄,不去争辩。因着几十个贫穷孩儿等着他养育,事实胜于雄辩,能为他做一点事,是万分幸事。

但这事一了,我还对人说:“自古坐莲人,不是菩提身;佛缘离佛远,香火焚金尊;予瓢引渠流,因果应心生;熟捻大悲咒,不如泪一颗。”

 

 

 

 

时间:2009/12/31 22:36:0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