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蔡志榮——台湾、昆明、重庆、成都 当代艺术展
文章已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展人蔡志榮
歷經這一兩年世界經濟大波動,無論金融危機,或全球藝術市場的萎縮,其影響之廣泛皆再再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全球的密切連結,也深深體驗到因風險而創新、因創新而改變,歷史總在最動盪不安創造另輾新的史蹟,因此,無論對任何職場、領域都是艱困的經驗過程,卻也是另番開創全新面像的好時機,與創造璀璨斐頁的契機點。
全球化市場緊密關連間接直接對藝術市場有著莫大的影響,在藝術品收藏按馬斯洛( Mas low )動機需求論是金字塔尖端需求的滿足層,一個投資獲利高者亦是較容易投入藝術品投資。縱觀近五年中國當代藝術因經濟的急遽增長,進而帶動全球『中國當代藝術熱』市場,而台灣這些年的當代藝術從作品、交易,與畫廊的投資都快速成長。一般認為這現象是受中國藝術市場比價效應的結果,然而,我卻認為市場集體樂觀心理所帶動的高度投資信心,才是比實質價差效應更為明顯。因此,縱使外在環境不佳的狀況下藝術市場與藝術家如何保持市場交流與創作熱度,才是今日我们要關切與細密審思的議題。且藝術創作是不應受市場的導引與牽絆,因而外在環境的消靡並非意味內在創作氛圍的勢弱,其艱辛的創作大環境將更激發藝術家的創作熱忱。
台灣美術運動發軔於日治時期,其後每個時空皆產生主導藝術走向的文化氣氛與創作潮流,大致可分為:六0年代畫會時期、七0年代鄉土寫實運動期、八0年代解嚴前後的前衛時期、九0年代以後全球化與多元藝術形式創作時期。縱觀這些時代環境所竄起的藝術家及其創作,仍無法確認台灣藝術的系譜與其藝術異質性,因目前尚未有一個廣泛被接受的術語,一個能充分對於集體、認同、身體、聲音、理論、生活等混合體的描述。而對台灣當代藝術創作來說,雖有全球化的防護罩營造優勢大環境的前景,然而在創作層面的影響仍應被質疑,台灣藝術創作仍有濃厚邊緣性格或地方主義特質存在。從藝術領域角度觀看,也有樂觀的一面,也就是每個社會面臨經濟型態轉變期,恰是都會新角色、新身份出現的時機,而每段思潮、社會經濟轉型下所產生的創作,都曾大放異彩的在特定時期綻放。因此,在這大環境作大變動的此刻,對台灣藝術界或藝術市場而言未嘗不是承先起後的另一新契機。
做為一個藝術創作者,是透過藝術語言的探索進而對社會提供可貴的精神價值,因此,無論是對社會顛覆、批判、質疑的角度,或依戀、順從於現實環境,對於個人,甚至社會大眾都具可教育性的深層意義。由此可知,藝術確實具備實務與感性兩個面向,而如何藉著更多元的方式來鎔鑄此二者,這是藝術界要努力的課題,也是身為策展人所應負的責任。而此次的台北西南當代藝術正是體現融合的最佳成效,這次的當代藝術展不僅融入了實務與感性,也將台北與大陸西南當代藝術跨越時空的差距而連結了,它代表藝術具無可超越的穿透力,與台北西南同在當代藝術與市場的價值。而當代藝術得以被創造,源自於傳統的體察反省與當代藝術思潮的汲取,因此希望能在相同甚或不同的文化領域中開墾出一條深具活力的藝術源頭,也藉由不同文化背景相互激盪出新的藝術火花。
此次的『台北西南當代藝術新銳展』即是在這樣的氛圍下開展的,亦是九九藝術空間推動當代藝術的有力展現,既是台北西南當代藝術新銳展代表的是,台北與大陸西南地區對當代藝術的呈現,每位參展的藝術家皆在各自的創作領域擁有天份與後天的努力,也逐漸在藝壇形式一股新生力量,而新銳蘊含著新生命力的掘起與新火種的傳遞,恰如希臘神話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從奧林帕斯山偷竊火種給人類因而承受宙斯的懲罰,日日遭受鷹啄肝之酷刑。藝術家们也都從普羅米修斯悲劇性的救俗贖中得到火苗,而此精神性的創作火苗將持續傳承著人们堅實且綺麗的藝術火種,永無止息。
這次的『台北西南當代藝術新銳展』要在台北方面我們邀集了現今皆活躍於當代藝術領域的藝術家,有:张永村、林輝堂、張國治、葛映惠、江宇、林月霞、廖迎晰、盧根、耿皓剛、游依珊、吳妍儀、陳仁彬、劉獻中、林美蕙、劉美育、夏欣田、彭議毅、陳蔚德、張浩峰、張騰遠、吳曉媛、黃嘉寧、謝怡如、林育嫻、 沈育昌…….
近二十五位台湾藝術家參展,這些藝術家在台灣現當代的藝術發展過程皆具某程度的象徵性,未來也將更具無可限量的展延性。
时间:2010/1/1 4:37:00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