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保守” NO.3》 布面油画 150cm*120cm 2009年-2010年
《失衡的“保守” NO.4》 布面油画 150cm*120cm 2009年-2010年
《失衡的“保守” NO.5》 布面油画 150cm*120cm 2009年-2010年
站在这里,我看到了希望
----《失衡的“保守”》序言
如果你愿意,我的艺术就是我的生存,在每一瞬间,每一次呼吸间都是作品,一个不漏痕迹的作品,那既不诉诸视觉,也不诉诸大脑。那是一种持续的快乐。(杜尚)
艺术正在被拿来作为一种符号的形式,如果你不愿意这么认为的话,不可以再把它降低到装饰的功能上去……。(杜尚)人们需要艺术,通过艺术他可以更新自己。
每一件东西都带给人一段回忆,每一个符号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穿梭在图像与元素的抽象世界里,我们不禁怀念着昔日里具象的传统,没有一个临界点,只是在不停的接受模仿与程式化,西方的文化生生的殖民了我们一代甚至几代人,于是现代人的悲剧就产生了,在这个看似更加自由的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孤独,焦虑,恶心,畏,沉沦,死亡,结束了所谓自由的生命。
西方体制的介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常规,个人价值被大大提升,工作不再以考勤为标准,更加突出个人能力,表面上自由多了几分,突破了传统的有规律的圆规纪律。遗憾的是现代人没有感受到自由的快乐,压力,焦虑,孤独,无时无刻不在身边缠绕。无助变成年轻一代的锁链,传统早已不再属于我们的护符,时代也没有照顾到我们的需求。就这样,丢掉了传统的底子,我们剩下了什么,我们收获了什么,我们快乐吗,好像比以前更加忙碌了,生活的质量不见得比以前提高。
《失衡的保守》系列,是根据家乡人民的纯朴观点联想到的,在当下纷繁复杂的、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传统的美韵PK舶来品,结果如何?除了我们心灵的外套换掉了,骨子里的传统美韵是否还依然,抑或荡然无存,还是,除了思想,身体上别的都不是我的?我想超越艺术局限,走进自由境界。所以这一系列作品,我选取了象征中国传统意义的青花瓷(China),典型的东方女孩,囊括世界的地图,建立我自己特有的绘画语言,并强调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就让他们简单的、赤裸裸的、诚实的呈现出来,没有逻辑,没有程式,任意的散落在同一画面中,构成一幅当代社会的镜像:当人们发现自己虚构的真实性愈加拙劣的时候,就不会再把这种真实的虚构当作信念来供奉,自我失去了依托,失去了根,就只能自己决定自己,于是,焦虑,孤独,虚无,畏,又重现生活表象。
花瓶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空间,但它却存在于两个客体之中,一个是外界的存在,一个是内部的空间存在,这正好隐喻了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一个是外部客观的世界,它强加给我们太多的不想要,比如,人生在世,必须选择做什么:工人、农民、政治家、学者或游手好闲。选择了什么,什么就成为你的活动,什么也就成了你的属性。这个客观的世界就把你黏在了那里,就像蜂蜜粘在手上、衣服上那样,让人无处可逃。只要你生存着,就不得不做个什么和是个什么,从而就要不断地被黏住,不断地感到无助。另一个存在就是花瓶内部的空间,也是花瓶最重要的部分。我们虽然被外界环境无休止的牵绕着,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在当下的社会中,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更加注重个人潜力的发挥,我们是否应该把中国传统这个根基打好,抓住时代的步伐,在西方过于注重自我价值的海洋里给自己一个保险,自建一个可以搭乘的诺亚方舟,以便更好的“拿来”,俗话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直想办一次个人画展,因为,“一张画不能引起震动就不是一张好画”(杜尚)。换句话说,一个艺术家必须被人知道他才能存在。可以设想,曾经有千百个天才存在过,他们立志过,抱负过,然后他们死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自生自灭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让人们知道自己、吹捧自己,让自己成名。我坚信艺术家作为一个媒介的作用。如果艺术家做出了什么东西,然后某一天,由于大众的、观众的介入他被承认了,那么他的思想也就被接受了,无论是良是莠,对社会而言都是一种进步。
我个人始终对艺术抱着使命感,这一点一直是我坚守的信念,无论是在创作还是生活中,永不驻足。我的艺术使命是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让人知道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最后奉上罗德琴科的一首诗歌,与大家共勉:
不要把艺术当作
所有权人的平凡生活中的
明亮的装饰片。
不要把艺术品当作
贫民暗无天日生活中的
珍贵的宝石。
不要把艺术品当作
逃脱生活的一种手段,因为生活得不偿失。
中国当下艺术思考
— 品读曾杰的绘画作品
作者:吴宝林
曾杰的这一系列绘画作品,是对当代艺术的探索,在深刻反思当代艺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绘画理念,画家不再追求绘画语言的独特性,而是更注重对当今世界的深刻思考。从更高的角度反映社会的现实。艺术家为追求艺术的新道路而在不懈努力。
曾杰是80后的新一代,这一代的艺术家,正要为中国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他们是中国艺术发展的新基石。他的作品反映了当下新一代艺术家对艺术的精神追求,在当今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形势下,如何选择自己的文化立足点,如何在艺术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把西方艺术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各个民族都在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立足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这样中国的艺术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代艺术家更多的是要探寻中国的艺术发展问题,而不是油画、版画、雕塑等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在西方艺术中的延续作用,而应当是中国艺术家借用这些表现形式来丰富中国文化。
曾杰的这一系列油画作品,在绘画的形式上,有一定的突破,而且在内容和思想上也有其有独到的见解。这些作品更多的是在思想层面上,逐渐在向时代精神靠拢,反映当下的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对于未来的困惑,并在困惑中寻找方向。画面中的女孩儿是画家的妹妹,同属于80后的一代,对待人生有着相同的困惑与迷茫。日新月异的社会风貌,西方文化的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在这一代人中有着最为直接的体现。
第一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绘画语言生动而有意味,女孩子的衣着和神态,表现出迷茫,对待不同的社会现象不禁产生了思索,究竟该何去何从?面对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各种文化间的交融,她显得疲倦和无奈。他在这幅绘画作品中透露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借用中国的元素来表现对中西文化交融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第二幅作品更多的表现了对于青春挽留,对历史的追思。同时在花瓶上出现的裂痕,也表现出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面临着挑战。同样,这幅画上也对中国的传统瓷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也很好的表现出来,在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也在世界的经济中,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曾杰的第三幅作品在画面之中女孩子的表情开始有了显著地变化,对眼前的事物充满了希望与期待,找寻到了对于自身发展的道路,画面之中也在极力的渲染着中国文化的元素,摆脱了前几幅画面的沉郁气氛。
曾杰的这一系列作品,反映了年轻人对当下文化的拷问与自我状态的反思。对于当代中国后起的画坛新秀来说,更多的是在哲学方面对于艺术的深刻思考,逐渐的在摆脱传统绘画的题材,而是立足文化的角度在向前发展。曾杰的这一系列绘画作品很好的代表了当下新一代艺术家对于艺术的追求所探索出的新道路。他的新探索是否能开拓出中国绘画形式的新语言,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