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分类
Collected Works Category
最新评论 Latest comments
关于大师的思索
关于大师的思索
在当代媒体中,动辄便以大师的名衔报道某艺术家的社会活动和从业行为的稿件屡见不鲜,似乎当代社会是一个人文环境优越、人文道德兴茂的大师层出不穷的时代。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即便大师的标准已经宽泛到对自己的老师也可称之为大师的目前,窃以为还是严肃、严谨一点的好。
中国近现代就产生了诸多大师,主要出现在艺术领域。然而,用真正的大师标准来界定之,有些大师应在前面加一个“准”字作为定语。比如鲁迅的兄长周作人先生——这是一个中国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人物,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上世纪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强大的推动作用。以现在的大师标准,他进入大师行列应该毫无争议。然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出任了伪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职。这是一种民族性的被离和人格上的缺失,这样的人如果是大师,恐怕连日本人都会很有想法。我这里没有污诟周先生人格的意思,因为人生一步走错,往往后患无穷,我只是想说,大师除了要在本专业和本领域学问高深、堪为师范之外,情操和人格高尚是必不可少的。
大师的梵文为Sastr,有大师范、大导师之意。在一些网站和书籍中,凡例中有好多解释,比如学者、专家的尊称;年纪大的老师的尊称;各行各业有成绩者(包括厨师)等等。这就有点思维混乱的意味。当一个社会大师的数量如过江之鲫,那么,这个社会便成了一个用脚后跟儿思考问题的无厘头世界。
当代面临着大师荒的窘境。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出现为大师的概念定了一个标准,他在历史上的文化作用和人格魅力都成为万世之表。若想成为真正的大师,向先哲学习和看齐是很重要的。
总之,要让真正的大师出现于当代,杜绝“伪大师”、“假大师”、“疑似大师”的滥竽充数,真的还任重而道远。我想,大师太滥是个闹剧,标示着世俗人的急功近利;大师的缺失是个悲剧,说明文化传承的一代不如一代。时代需要大师的出现,我们的艺坛应该有更多的梅兰芳、张大千等的伟岸身影,这是我们翘首以待的世纪喜剧情愫。
发表时间 Released time:2010/1/27 16:44:00 浏览 Browse(42392) | 评论Commen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