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明《半亩方塘》的未来意义
--- 参观董小明水墨综合媒介作品展所思
.王晓波 .
一. 何为当代?
当代即“明天”的“今天”。
当代的现代触角、现代手段在《半亩方塘》里溶和。
当代的现代观念、现代技术,推动了董小明先生有别于传统的“当代术语”的形成。
当代的现代内涵在传统的继承中被变革。
董小明先生调动诸多的媒介手段去营造的《半亩方塘》,因为“昨天”没有,“今天”有了,故其深远意义更会在“明天”体现。
二.“语境”突破
我认为:董小明先生的《半亩方塘》在当代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
首先,在突破与创新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脉络。
虽然保持对传统的“留守”,这在一定程度上亦制约了艺术家更大跨度的突破。但对于《半亩方塘》来说,恰到好处的传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这既适应了人们对传统表现形式的“习惯”,又从“昨天”单一的“语境”:即传统的材料、工具、表达方式上“跳”了出来。
让我们来欣赏《半亩方塘》的华彩乐章:
我们可以从《半亩方塘》的平面与立体、视角与音律所构成的空间里去扩展思绪。从而不难明白:在继承中“突破”传统,远比“抱守”传统更有魅力。其意义是巨大的。
在《半亩方塘》里 ---
声、光、书法……被董小明先生结合了。
静的---
字(书法)、小石子(塘沿)、菏的画……
动的---
光波、水波、声波,水声、蛙声……
诸如:摄像、投影、录音及其合成……这些媒介被董小明先生“拿来”建了一个《半亩方塘》。
在这个方塘宛若交响诗一样的效果展现在观众眼前。
这相对于一幅书法或水墨作品来说,一种新颖而又有别于传统的、复合的、集成式的“语境”及其作用被董小明先生彰显出来。
在蛙声、水声交织中,董小明先生的书法作品―――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方塘里的波光交织中若隐若现......
我被《半亩方塘》感动了!
这难道不是更完美的画吗?
这难道不比静止的一幅画更有趣味吗?
我要说:在流水潺潺与蛙声的互动中去欣赏董小明的书法实在是一次美妙的享受。
三.传统被遗弃了吗?
从某种状态上去看,在继承中创新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在《半亩方塘》里,书法是董小明先生作为“传统”的主要“标签”。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韵律感极强的书法在水中更加流畅而又富有动感。
2.宋代朱熹诗词的寓意在光影中突出了整个作品的文化内涵。
3.用中国传统水墨泼洒技艺所表达的千姿百态的荷花,被永久的蚀刻在厚重的铜板上……
传统被遗弃了吗?
没有。
竟管我们关注董小明先生更多的是对“传统”的“反叛”和“革命”性意义,但不难看出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亦在作品里被“重点”延续。
四.自然“原生态”营造出了“抽象”的“氛围”
董小明先生用《半亩方塘》诠释了一个“原生态”的世界。
这种全方位的、立体的“氛围”,取代了“小中见大”的纸上、布上、木上、石上的“传统世界”。
当我走进董小明先生精心营造的这个“氛围”里时,强烈的感受到了他的自然而又客观的再现意旨,以及抽象而又主观的表达效果。
我亦感受到了:
董小明先生运用科技力量所赋予给作品的魅力,用综合的媒介还原了《半亩方塘》的立体生态。
我在参观这些作品时自始至终都被这种“氛围”所“包围”。我仿佛成了《半亩方塘》的一部份。这是我在参观其它书画作品所没有过的体验。
原来我被“氛围”所深深感染。
五.深远的影响
我认为董小明先生的《半亩方塘》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因为,今天相对于未来,今天属于传承启后的今天。
也可以说今天是未来的“传统”。
未来相对于更遥远的未来,未来亦必将成为“传统”。
故今天变革、创新的意义不仅仅在《半亩方塘》里得到体现,更为重要的是:今天在“左右”传统的同时,亦“左右”了未来。
--------------------------------
注:
1. 本文发表于《中国艺术批评》。
2. 本文写于2008-4-17上午参观位于深圳银湖深圳画院《董小明水墨综合媒介作品展》后。
--------------------------------
附件:
1.董小明先生的《半亩方塘》暨水墨综合媒介作品展图片(王晓波摄)
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9f1b20010098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