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OFF: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北京,1月13—4月14日
展览由鲍栋与孙冬冬联合策划,力图呈现中国新一代艺术家的整体面貌,并大量展开对话、讨论、放映、演出、团体实践、艺术家生态考察等平行活动。而同时,这个展览也真实地呈现出近年来艺术家们共同面对的困境、无力和疲倦感。在一个“共同经验”、“共同注视”、“全面对话”的艺术生态环境中,许多作品都颇显相通,无法脱离一种被普遍认可的“当代性”及其阐释话语。我们希望这次大展能够成为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
“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2月(具体时间待定)
去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1964年至今的650种出版物上传到网上,供访问者免费下载。今年,我们有机会在中国看到该馆的许多重要藏品,该馆百科全书式的馆藏跨越不同的历史、地理、艺术媒介,在此展览中以“自然”这一主题贯穿起来,古往今来的西方艺术经典作品纷纷呈现,库尔贝、米勒、莫奈、塞尚、梵高的作品尽在其中。每一展览单元大致以编年的方式排列作品,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人类的自然观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演变亦是一条重要线索。
“马塞尔·杜尚:《手提的盒子》与相关作品”,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北京,4月25—6月16日
有多少中国当代艺术家自诩为杜尚的小孩儿,却只能在印刷品中“管中窥豹,吓我一跳”。此番展出的杜尚作品《手提的盒子(Bo?te-en-valise)》盛满他最重要的作品的微缩版,是杜尚作品在中国的首次亮相,将与几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一同展示,其中有的艺术家从未亲见杜尚的作品,却深受其影响。
“从手势到语言——转型中的艺术表现实践”,外滩美术馆,上海,4月26—8月11日
展览由卢浮宫策展人Pascal Torres与外滩美术馆馆长Larys Frogier联合策划,聚焦于中国和西方艺术中那些在平面艺术和书写实践之间建立的联通方式,“语言的力量与权力的语言”,“重现与变异”和“诗学与书写空间”三大主题掀起一场视觉与文本建构相结合的中西方艺术之旅,因“年代误植”(即使古典的,现代的与当代的艺术作品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相互结合)而别有趣味,也不乏法国哲学的混沌和精微。参展艺术家从格奥尔格·巴塞利兹,露易丝·布尔乔亚,布鲁斯·瑙曼,奇奇·史密斯等西方当代艺术史中人,到徐冰,严培明,杨诘苍等“者名”中国当代艺术家,让-菲利普·图森这种文学+艺术的通吃者也混迹其中……
“The Multitude Prize”,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北京,4月27—6月16日
The Multitude Prize根植于“multitude”这一概念,在港台地区多译作“诸众”。该奖项由香港的The Multitude Foundation发起,每年一度,每次在不同的亚洲城市举行,发掘在地缘政治变动中从社会群体里涌现出的不凡者。今年,该奖项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将聚焦5至7名在亚洲当代艺术版图内最富创造力、最具批判性的艺术家,并推出一系列的讲座和评审活动,还将邀请加入了“The Internationale”的国际重要美术馆、博物馆馆长以及本土专业人士,对亚洲当代艺术的现在与未来进行分析。
“没顶公司大展”(标题待定),长征空间,北京,4月—6月(具体时间待定)
去年,民生现代美术馆推出展览“没顶公司”,真实“曝光”没顶公司的完整形态。将没顶公司的各个部门和制作间全部移师民生现代美术馆,公司员工也将在美术馆内的公众观看下进行日常工作和创作。今年4月的“没顶公司大展”将覆盖长征空间的全部展览空间,全面展示没顶公司自2009年创办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徐震从“台前”艺术家退为“幕后”组织者的状态演变,展览除对没顶公司的作品、项目及实践进行全程回顾,还将探讨其未来如何持续。
“约瑟夫·博伊斯展览”&“安迪·沃霍尔展览”(标题待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8月1—9月1日
原定于4月举办的“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展览延期至8月,将与安迪·沃霍尔的展览平行举办。算上4月在UCCA举办的杜尚展览,今年,西方当代艺术的“圣三位一体”可谓齐聚北京。
“万物有灵”,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深圳,8月(具体时间待定)
去年的台北双年展广受好评。近年中,其策展人安瑟姆·法兰克(Anselm Franke)策划的展览“万物有灵(Animism)”巡回欧洲和北美,引起极大轰动,并于去年在纽约的e-flux空间展示时在e-flux Journal推出相关专题,其对“物”的关注与去年的卡塞尔文献展精神亦颇有相契。展览将“万物有灵论”作为化解当下“现代性的僵局”的一把钥匙,对科学与文化的“纳入/排斥系统”进行地毯式的定义,呼唤被现代性的“卫生秩序”清除在外的传染与干预,重新思考“展览形式”与“展览感性”何为?今年,该展览将巡展至深圳的OCAT当代艺术中心,并将有别样的交流活动——当“万物有灵论”遭遇中国文化的隐秘矿藏,我们该警惕什么?该将什么复活?
“超经验——第二届CAFAM泛主题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9月1—11月3日
继2011年的“超有机——首届CAFAM泛主题展”之后,这双年一度的大型展览将在今年9月迎来其第二届,以“超经验”为题。据悉,展览将与全球数所重要美术学院的策展系展开合作,各个学院基于自身特色和经验策划的展览将成为“超经验”中的展示单元。
“提诺·赛格尔”,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北京,9月25日—12月8日
这已不是提诺·赛格尔(Tino Segal)在中国的首次亮相(在去年的上海双年展上,还记得那些围着我们跳舞并歌唱“Ah! This is so Contemporary…”的上海阿姨),但这位拒绝任何形式的图片及影像记录的艺术家的到来却仍显神秘。据说,他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构筑一系列不断延伸、发展的“情境”,使无名演员和参与其中的观众们都成为有机的媒介,共同进入无计划的“未知”。抱歉,我无法准确预言这一项目:一个设定好的空间,一群未设定角色的人,观众和表演者的身份不断互换。除这件新作外,他以往的情境表演也将进行展示,并首次使用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