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非常特殊且棘手的環境,環伺周遭是人們口中稱道自許的『文明化、全球化』現象,所使用的生活日用品,尤其電子通訊產品皆一再顛覆人類視覺經驗,高度展露人類運用聰明才智不斷研發尖端科技以達到進一步改善生活品質的目的,於是,跨國銀行的林立、知名汽車產業的海外行銷、高科技鉅子的產生似乎已描繪了廿一世紀資本主義盛行的輪廓。世界各地隨處可見的麥當勞速食連鎖店、隨手可買的可口可樂具實反映資本統治下的全球化現象,而從電腦成為全人類通用工具後,蘋果電腦公司研發的iPod、iPhone,乃至融合通訊與電腦作業的iPad陸續為全球帶來一股3C蘋果熱潮更貼切刻劃出此世紀的高文明景象。
然而令人頹喪的是,這樣前所未有的高度文明其所映照的該是燦爛的前景,但當我們撇開如此繁榮光景後,其呈現的卻是一片黯淡的色調。各大洲頻傳的族群衝突、無法跨越的種族主義、饑荒與貧富巨大的落差都讓人類引以自豪的『文明』蒙上灰澀色彩,而至今雖科技突飛猛進,卻依然無法遏止種族問題所帶來的戰爭與恐怖主義的威脅。最諷刺與令人無法釋懷的是,當新世界貼上更文明的標籤,則意味著人為破壞自然的力量越劇烈,而且無論科技如何尖端發達,卻仍敵不過大自然強大的摧毀力量,發生於2011年311日本下午芮氏規模九級的強震與接連引發的海嘯是大自然能量的最佳證明,無論日本人文的豐沛、先進的科技、防災措施的完備,一旦遭逢天災襲擊,也只能束手無策的任憑大自然宰割。海嘯侵襲後的廢墟景象更令人觸目驚心,其破壞程度宛如經歷了一場殘酷的戰爭,而最令人擔憂的則是地震海嘯後的核能發電廠幅射外洩引起的全球核能危機。
這種種無以控制的狀況正是我們引以為傲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頓時『全球化』、『高科技』成為既矛盾又詭譎的字眼,深深烙印在當代人心裡。此世紀已無法避免邁向全球化高資訊時代的趨勢,但又勢必承擔居住環境惡化與大自然反撲的風險。如此這般全球化的面貌、高文明的發展,恐怕都是超乎我們想像,但它卻是現今所處的世界樣貌。然而,當仔細再檢驗這個世界,除了上述所提的狀況外,它還蘊藏著一種『侵略』特質,而這種侵略以各形式舖天蓋地而來,媒體無孔不入的報導宣傳正逐步侵蝕我們日常生活。於是,面對繁榮的文明卻又揉雜著侵略、衝突、毀滅之際,不禁令人質疑,為何高文明無法帶來平靜的生活,而高發展不能防堵毀滅、侵略的發生。
其實,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和棘手的現狀,我們也並非無計可施,因為現今所處的全球化現象涵蓋著兩種面向;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所謂前者是指資本由富裕國掌控並進行自上而下的產業經濟控制,四處林立的連鎖店、跨國銀行….. 等即屬此類型。文化全球化則是以促進各國間的文化交流,增加國際人民相互對話機會,直接達到理解彼此的目的。事實證明靠文化交融的確可撫平種族的對立隔閡與衝突,並進而更緊密連結,而在此過程中,具有視覺性語言特色的藝術即扮演既重要又潤滑的角色。
藝術或許對有些人而言是遙不可及,尤其當我們仔細觀察、分析現當代藝術時將不難發現,當代藝術發展至此,無論所表現的形態、扮演的角色,皆已超乎想像,與原有認知的審美意識大相逕庭,『光怪陸離』大概是大眾對當代藝術的現有印象,這現象印證了因受所處的時代氛圍影響、環境因素與高科技衝擊,藝術創作正試圖嘗試清理出一條新道路,一種與現實有所關聯的新方式,而這正是現今面對複雜外在因素,無論是藝術工作者或觀賞者勢必調整的心理狀態。現今的藝術已無形式之分,更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跨越的藩籬,創作不僅無媒材之分,更將聯合不同領域而為藝術創作做出貢獻,甚至觀者也將成為創作者、或作品的一部分,作品與觀者的距離因而拉近,這也正凸顯在當代藝術中所有事物之間的關聯性與親緣性變得緊密重要,於是此刻,不得不讓我們重新定義現當代『藝術』:今日的藝術早已是個複合體,它是一種視覺性的表達媒介,也是普遍的語言,每個人皆能以自我方式詮釋;同時向觀者傳達美學價值與訊息;然而它也是文明現象,一種文明化的奢侈品;還有,它是文明存續與促使各國間融洽相處的和平使者。
由於其包含多重身份,藝術的當代表現自然與昔日大異其趣,我們必須拋棄過去的認知包袱,其表現手法與方式將朝向多元、跨領域,從藝術的新意義可窺見這新趨勢。所以,藝術在現當代世界裡將不再是古典而傳統的單一呈現,電子科技與新興技術會提供藝術更多新的表現方向與可能性,我們因此更可藉多樣的藝術形式展現、表達複雜的個人,且依憑各式媒材進行創作實驗。顯而易見的是,藝術家面對的創作環境已與過去截然不同,而一種更完善、對新材料愈加敏銳的全新創作手法將應運而生。因而當我們再次定義藝術之際,是否也該再次反省進行創作時是否該擺脫傳統思維,因為只有具備新想法、思維,藝術才能在動盪的全球社會背景中發揮其聯繫又安撫的功能。
藝術有了新的意義,自然也出現了幾種類型:商業藝術、文化藝術和藝術的藝術。然而,無論藝術工作者選擇何種類型,創作者皆應具備敏銳度與豐厚藝術涵養,因為現當代因網路資訊刺激,無意中也挑戰了觀者或創作者的視覺感官,於是身為一位當代藝術創作者也將接受不一樣的挑戰。況且,今日商業、文化與藝術的界限愈趨模糊,現在很多商業畫廊所推展的藝術創作常具『新』與『特殊』等特質,而這些特色又往往與純藝術或學術藝術有某些交集。因此,如何從藝術與社會交互作用中汲取創作菁華便是作品特別之處,而此菁華的萃取須仰賴創作者高度的敏銳感,如此始能自平凡的生活、繁瑣的社會提煉出精彩的元素,並藉由藝術、美學概念對我們的生活或社會進行新的詮釋與闡明。舉凡創作的是畫作,亦或影像、多媒材,甚至一齣戲,其向觀者所傳達的感動或想法往往比閱讀一本書還豐富,固爾當一位藝術家擁有大量資訊感受力與處理藝術的敏銳度,才能很精準的化平常為特殊、化腐朽為神奇,尤其當世界不斷突變之際,敏感的嗅出當代社會面臨的面向與危機,皆是讓作品表現異於他人的重要因素。
反觀台灣的藝術創作,因藝術工作者為明確自我位置,不斷在材質、表現與視覺上求突破、創新,就藝術發展進程而論這是可喜的現象,然而當『特異』變質成『怪異』時,不僅藝術離群眾愈遠,藝術本質也因此被模糊焦點,藝術創作也會越趨狹隘化。其實,對台灣的藝術工作者而言,無論最後鍾情於商業藝術、文化藝術或學術性的藝術開發,創新一套藝術觀點與思維是必要且被期望的,但卻是一條充滿荊棘與坎坷的路程。因特殊的政治與背景,台灣藝術教育總被忽略,藝術發展也因循舊有傳統陰影而存在。曾是殖民地的身份讓我們的藝術發展處於缺乏獨立精神的劣勢,總隨波浮載於各種潮流派別,於是超寫實(supperrealism)、超前衛(Transavantgarde)、新表現主義(NeoExpressionism),乃至今日風行卡漫潮、後裝置 (Post-Installatiion)、錄像、數位 (Digital)、環境 (Environment) 等藝術皆曾沸沸揚揚的掀起藝術熱潮。然而,在來往的潮流中依賴與模仿是多數人對台灣藝術的印象,從美國懷鄉寫實畫家魏斯 (Andrew Wyeth) 在台灣引起的一股學院模熱式潮,至抽象畫在民間畫派興起,乃至當今被年輕人奉為成名珪臬的日本卡漫風等現象皆暴露『創作』的缺憾,前年在台選拔新興藝術家的活動案例中便可見端倪,偌大的華山藝術區裡台灣年輕人展現的是一幅幅充滿濃濃日本式的卡漫風,其中不難看到日本名卡漫家,甚至是韓國藝術家的影子,縱使如卡漫名家也希望看到自我創作,而不是依樣畫葫蘆的產物。所以,如何具備新藝術觀點是必須且必然的。但談創作之前必先了解人類藝術發展的脈絡,進入人類如何在歷史浪潮裡創造一波波思想經典,因『經典創作』須建立在渾厚的藝術內涵基點上,當擁有了豐富的藝術史知識始具有去蕪存菁的能力,也才有機會建構自己一套藝術思想論述。
今日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非常特殊且棘手的環境,環伺周遭是人們口中稱道自許的『文明化、全球化』現象,所使用的生活日用品,尤其電子通訊產品皆一再顛覆人類視覺經驗,高度展露人類運用聰明才智不斷研發尖端科技以達到進一步改善生活品質的目的,於是,跨國銀行的林立、知名汽車產業的海外行銷、高科技鉅子的產生似乎已描繪了廿一世紀資本主義盛行的輪廓。世界各地隨處可見的麥當勞速食連鎖店、隨手可買的可口可樂具實反映資本統治下的全球化現象,而從電腦成為全人類通用工具後,蘋果電腦公司研發的iPod、iPhone,乃至融合通訊與電腦作業的iPad陸續為全球帶來一股3C蘋果熱潮更貼切刻劃出此世紀的高文明景象。
然而令人頹喪的是,這樣前所未有的高度文明其所映照的該是燦爛的前景,但當我們撇開如此繁榮光景後,其呈現的卻是一片黯淡的色調。各大洲頻傳的族群衝突、無法跨越的種族主義、饑荒與貧富巨大的落差都讓人類引以自豪的『文明』蒙上灰澀色彩,而至今雖科技突飛猛進,卻依然無法遏止種族問題所帶來的戰爭與恐怖主義的威脅。最諷刺與令人無法釋懷的是,當新世界貼上更文明的標籤,則意味著人為破壞自然的力量越劇烈,而且無論科技如何尖端發達,卻仍敵不過大自然強大的摧毀力量,發生於2011年311日本下午芮氏規模九級的強震與接連引發的海嘯是大自然能量的最佳證明,無論日本人文的豐沛、先進的科技、防災措施的完備,一旦遭逢天災襲擊,也只能束手無策的任憑大自然宰割。海嘯侵襲後的廢墟景象更令人觸目驚心,其破壞程度宛如經歷了一場殘酷的戰爭,而最令人擔憂的則是地震海嘯後的核能發電廠幅射外洩引起的全球核能危機。
這種種無以控制的狀況正是我們引以為傲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頓時『全球化』、『高科技』成為既矛盾又詭譎的字眼,深深烙印在當代人心裡。此世紀已無法避免邁向全球化高資訊時代的趨勢,但又勢必承擔居住環境惡化與大自然反撲的風險。如此這般全球化的面貌、高文明的發展,恐怕都是超乎我們想像,但它卻是現今所處的世界樣貌。然而,當仔細再檢驗這個世界,除了上述所提的狀況外,它還蘊藏著一種『侵略』特質,而這種侵略以各形式舖天蓋地而來,媒體無孔不入的報導宣傳正逐步侵蝕我們日常生活。於是,面對繁榮的文明卻又揉雜著侵略、衝突、毀滅之際,不禁令人質疑,為何高文明無法帶來平靜的生活,而高發展不能防堵毀滅、侵略的發生。
其實,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和棘手的現狀,我們也並非無計可施,因為現今所處的全球化現象涵蓋著兩種面向;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所謂前者是指資本由富裕國掌控並進行自上而下的產業經濟控制,四處林立的連鎖店、跨國銀行….. 等即屬此類型。文化全球化則是以促進各國間的文化交流,增加國際人民相互對話機會,直接達到理解彼此的目的。事實證明靠文化交融的確可撫平種族的對立隔閡與衝突,並進而更緊密連結,而在此過程中,具有視覺性語言特色的藝術即扮演既重要又潤滑的角色。
藝術或許對有些人而言是遙不可及,尤其當我們仔細觀察、分析現當代藝術時將不難發現,當代藝術發展至此,無論所表現的形態、扮演的角色,皆已超乎想像,與原有認知的審美意識大相逕庭,『光怪陸離』大概是大眾對當代藝術的現有印象,這現象印證了因受所處的時代氛圍影響、環境因素與高科技衝擊,藝術創作正試圖嘗試清理出一條新道路,一種與現實有所關聯的新方式,而這正是現今面對複雜外在因素,無論是藝術工作者或觀賞者勢必調整的心理狀態。現今的藝術已無形式之分,更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跨越的藩籬,創作不僅無媒材之分,更將聯合不同領域而為藝術創作做出貢獻,甚至觀者也將成為創作者、或作品的一部分,作品與觀者的距離因而拉近,這也正凸顯在當代藝術中所有事物之間的關聯性與親緣性變得緊密重要,於是此刻,不得不讓我們重新定義現當代『藝術』:今日的藝術早已是個複合體,它是一種視覺性的表達媒介,也是普遍的語言,每個人皆能以自我方式詮釋;同時向觀者傳達美學價值與訊息;然而它也是文明現象,一種文明化的奢侈品;還有,它是文明存續與促使各國間融洽相處的和平使者。
由於其包含多重身份,藝術的當代表現自然與昔日大異其趣,我們必須拋棄過去的認知包袱,其表現手法與方式將朝向多元、跨領域,從藝術的新意義可窺見這新趨勢。所以,藝術在現當代世界裡將不再是古典而傳統的單一呈現,電子科技與新興技術會提供藝術更多新的表現方向與可能性,我們因此更可藉多樣的藝術形式展現、表達複雜的個人,且依憑各式媒材進行創作實驗。顯而易見的是,藝術家面對的創作環境已與過去截然不同,而一種更完善、對新材料愈加敏銳的全新創作手法將應運而生。因而當我們再次定義藝術之際,是否也該再次反省進行創作時是否該擺脫傳統思維,因為只有具備新想法、思維,藝術才能在動盪的全球社會背景中發揮其聯繫又安撫的功能。
藝術有了新的意義,自然也出現了幾種類型:商業藝術、文化藝術和藝術的藝術。然而,無論藝術工作者選擇何種類型,創作者皆應具備敏銳度與豐厚藝術涵養,因為現當代因網路資訊刺激,無意中也挑戰了觀者或創作者的視覺感官,於是身為一位當代藝術創作者也將接受不一樣的挑戰。況且,今日商業、文化與藝術的界限愈趨模糊,現在很多商業畫廊所推展的藝術創作常具『新』與『特殊』等特質,而這些特色又往往與純藝術或學術藝術有某些交集。因此,如何從藝術與社會交互作用中汲取創作菁華便是作品特別之處,而此菁華的萃取須仰賴創作者高度的敏銳感,如此始能自平凡的生活、繁瑣的社會提煉出精彩的元素,並藉由藝術、美學概念對我們的生活或社會進行新的詮釋與闡明。舉凡創作的是畫作,亦或影像、多媒材,甚至一齣戲,其向觀者所傳達的感動或想法往往比閱讀一本書還豐富,固爾當一位藝術家擁有大量資訊感受力與處理藝術的敏銳度,才能很精準的化平常為特殊、化腐朽為神奇,尤其當世界不斷突變之際,敏感的嗅出當代社會面臨的面向與危機,皆是讓作品表現異於他人的重要因素。
反觀台灣的藝術創作,因藝術工作者為明確自我位置,不斷在材質、表現與視覺上求突破、創新,就藝術發展進程而論這是可喜的現象,然而當『特異』變質成『怪異』時,不僅藝術離群眾愈遠,藝術本質也因此被模糊焦點,藝術創作也會越趨狹隘化。其實,對台灣的藝術工作者而言,無論最後鍾情於商業藝術、文化藝術或學術性的藝術開發,創新一套藝術觀點與思維是必要且被期望的,但卻是一條充滿荊棘與坎坷的路程。因特殊的政治與背景,台灣藝術教育總被忽略,藝術發展也因循舊有傳統陰影而存在。曾是殖民地的身份讓我們的藝術發展處於缺乏獨立精神的劣勢,總隨波浮載於各種潮流派別,於是超寫實(supperrealism)、超前衛(Transavantgarde)、新表現主義(NeoExpressionism),乃至今日風行卡漫潮、後裝置 (Post-Installatiion)、錄像、數位 (Digital)、環境 (Environment) 等藝術皆曾沸沸揚揚的掀起藝術熱潮。然而,在來往的潮流中依賴與模仿是多數人對台灣藝術的印象,從美國懷鄉寫實畫家魏斯 (Andrew Wyeth) 在台灣引起的一股學院模熱式潮,至抽象畫在民間畫派興起,乃至當今被年輕人奉為成名珪臬的日本卡漫風等現象皆暴露『創作』的缺憾,前年在台選拔新興藝術家的活動案例中便可見端倪,偌大的華山藝術區裡台灣年輕人展現的是一幅幅充滿濃濃日本式的卡漫風,其中不難看到日本名卡漫家,甚至是韓國藝術家的影子,縱使如卡漫名家也希望看到自我創作,而不是依樣畫葫蘆的產物。所以,如何具備新藝術觀點是必須且必然的。但談創作之前必先了解人類藝術發展的脈絡,進入人類如何在歷史浪潮裡創造一波波思想經典,因『經典創作』須建立在渾厚的藝術內涵基點上,當擁有了豐富的藝術史知識始具有去蕪存菁的能力,也才有機會建構自己一套藝術思想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