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網路化加速世界全球化的腳步,因 科技發展而致通訊革命、多媒體發達、虛擬互動科技的熱絡等皆使全球經濟、生活模式進入新的階段,而衍生新的全球問題視野,相對的藝術創作也在其影響範疇
內。當了解全球化進展下的藝術與生態和創作的關係後,讓我們進入全球網路與多媒體科技所帶來新視覺感官刺激的影響,並探究其與藝術的關係。自2010全世界重要的兩大盛會 ─ 『上海世博會』與『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皆以數位藝術、影音藝術為展覽主軸後,3D、4D、 環場投影、虛擬實境等科技技術儼然成為展覽的主角,尤其上海世博裡無論大小國皆紛紛以尖端科技展演國家的實力,似乎不使用新科技就無法證明在世界流行的浪
潮裡。這些尖端科技除了挾帶視覺新體驗的優勢外,它革新了舊傳統展出的耗資費時,是受青睞的關鍵,無須運送大批實體展品,直接節省龐大的運送費用,如此以 科技為手段、以藝術為軸心的跨國性國家行銷與文化推動,成了當下最經濟與嶄新思維的完美結合。
當 國際性的展演紛紛朝新科技手法時,藝術創作者的思考方向和媒材運用也無法再束縛於平面創作、立體藝術、空間裝置……等我們既定的創作範疇裡。一般總將錄影 藝術、數位藝術、虛擬實境、網路藝術等尖端科技界定為另一藝術群,亦即每類藝術型態在廿一世紀的當下都盛行,並無輕重之分,但卻壁壘分明。一個油畫創作者
鮮少會跨入科技藝術的範圍,而數位藝術也幾乎對繪畫創作陌生。進入新世紀也就象徵走入跨領域的世紀,不僅創作媒介、型態跨領域整合,藝術家也需整合自我, 不再自己侷限任何創作形式,而依創作者之需要靈活支配、運用各式型態,無論媒體藝術、空間裝置、繪畫創作、行動藝術……。因而新世紀藝術家該期勉自己成為 跨越自我設限的創作者,跨界原有的思想界限、舊有知識框架,始能步入跨領域 ( Multi-field )的創作。所以,走進『跨領域整合』之前,讓我們先認識影響當代科技甚巨的網際網路與數位科技。置身核心的瞭解有助於藝術與當下科技的結合關係,進而遞增更多創意與創作能量。
網際網路
首先,需承認此刻是多媒體世紀。所謂多媒體即“ 資訊高速公路”(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 ,它是通訊媒體工業的結合,即通過一條網路的連結將纜線把多媒體軟體 (如,電話、有線電視節目、電影) 及 各式娛樂服務帶入家庭。因其革命性角色而掀起電腦工業的快速成長,令人無法置信的是,它已具實佔領人們生活。而開啟多媒體的關鍵在於數位化,也就是將文
字、聲音、圖片、視訊與數字轉換成可讓電子儀器辨識、解讀的特殊代碼。首用數位資訊的機器即電腦,爾後的電玩,直至今日幾乎任何東西皆可轉換成數位碼。多 媒體電腦只要不斷將數字往前移動,即可製造精緻的立體圖形、實像圖片、影片或高傳真音效、動畫。革命性的數位技術引領大家脫離舊式類比媒體世界,由此真正
進入新世紀的數位科技時代。往日家電用品、電話的資訊處理皆以電壓變化的方式傳遞,故常存著雜訊的缺點,而今日則電子碼傳輸的形式不僅改善品質,也成就生 活數位化的科技便捷模式,電腦輕薄化、iPhone的革命性多重功能手機、多媒體的互動特性等讓世界頓時只在方寸中,並進而徹底顛覆傳統的人力通訊,而跨入光纖電纜的全球化新時代 ─ 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 (Internet),是連結全球眾多電腦網路的一大型網路。1990年代的多媒體還需以一片光碟 (CD – ROM)為傳送、互動式教學等達到資訊傳遞的載體。1992年美國副總統候選人高爾 (Al Gore) 宣布,他想建立一條橫越美國東西岸的“ 資訊高速公路”,亦是高容量的電訊網路或稱寬頻網路 (broadband network) , 而此網路能承載龐大的數位二進位資料,包含上課教材、網路郵件傳送、網上訓練課程等傳輸於美國的每戶家庭,因為他深信,如此資訊網路能如十九世紀的鐵路或
二十世紀的高速公路為美國帶來經濟效益。爾今,這一切非夢想,況且其效應是全球性而非僅限於美國本土。因光纖電纜的連結,瞬間世界距離縮短、國界卸除,不 但人類生活型態、企業形式、消費文化因之大革命,人類文明精神也面臨衝擊,如果說現代與後現的差異在於對科技文明認知的不同,則後現代與當代的距離是網際
網路的世界觀。
資訊高速公路的夢想達成該歸功於電纜科技的進步,也就是寬頻,而且現今皆採光纖電纜,其特點是負載量的驚人,因它可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傳輸五百萬本書的內容,此超容量的承載正是改變世界的主因。首先,它取代傳統郵件的傳送,電子郵件 (e – mail) 的通訊頻道不僅便捷個人的郵遞,更為政府、教育研究機構、商業組織縮減傳統訊息輸送時間而達到更大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經由光纖而連線至各網站,如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新聞群組、電視頻道、YouTube等等,於是只要『連線』或『下載』(download), 世界各類資訊資料、新聞事件即刻攤開於眼前。從全球資訊網與其他連結中豐富的資訊頁面、動態影像、音樂,或藝術作品都可在瞬間連結裡得到滿意的訊息。隨著
網路擴展快速,也漸漸衝擊舊式購物方式。二十年前大概還無法想像對著無生命的電腦購物、下單,然而這一切卻在此世紀真實上演,甚至網路編輯出版社、網上視 訊會議、網路書刊…,只要一按鍵即完成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並辦好所有事的願望,因為網頁會自動連結至其他網頁,視窗即快速顯現任何資料、訊息。瞬間,世
界縮小至電腦視窗的小世界,資訊變得更寬廣自由,跨國企業更暢行無阻,因為任何人只要擁有一部電腦即可進入網路世界存取資訊、洽商辦公、購物、看電影…等 凡生活的繁瑣細節都已包括。這種種現象正創造一種新世紀的『新視覺感官經驗』與『虛擬』的世界觀,而這亦正是影響新世紀人類思維、文化、行為與藝術表現的
精髓所在。
新視覺感官經驗
就視覺感官經驗而言,眼睛是視覺觸動的重要器官,經由這個構造複雜又奇妙的器官,我們輕易可察覺到物體的亮度、彩度、形狀和大小深度,而眼睛的功能猶如相機,利用鏡頭、快門、感光等相機的功能將物件呈現眼前。於是,視覺經驗便自然成為我們看視外在世界的絕佳輔助工具。因而當
視覺形成時,觀看事物的感知系統也隨之產生,無論物體的色彩、構圖、表現形態都是視覺的一部分。由本書的上述中可知,人類的視覺藝術歷經不同時代變革與演 進,而科學是造成視覺變革的重大關鍵。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機械取代手工,因生產線模式而造就『複製』的大量生產加工時代,尤其十九世紀攝影技術發明後,攝
影機械性的複製真實,影響之大不限於影像世界,藝術型態和視覺觀看經驗為之改革。自達達對傳統藝術質疑的創作宣言,單純挑戰舊式的視覺美感的歐普藝術,甚 至與西方古典的『崇高完美』大相逕庭的『新繪畫精神』( 或稱新表現 ),『複製』的精神意涵已在這些藝術潮流中穿梭流盪,亦即複製的行為鈍化了影像與原物件間的差異,而日後為彌補因複製而減低原創的藝術,『再現真實』與『創造真實』便在刻板的複製中創造作品的『另類真實』,超級寫實主義繪畫即是再現的藝術創作。
如果,以為我們的視覺經驗就暫停於二十世紀的複製再造中,就無法解釋科學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大肆改造我們認知的世界。因電腦科技改變所有『行為』,相對也改寫視覺經驗。電腦的運算由0和1組 成的二進位系統將資料編碼,除了載承龐大資訊外,也因使用便利易辨識,於是創造了眾多電腦符號與網路符語,圖像、符號開始全面侵略昔日的人文世界。當打開
電腦,縱使面對非熟悉的文字,卻憑視窗上付予各類意義的符號即可快速進入或連結所需的網頁。我們的視覺已不僅僅在複製的區塊裡遊走,而是須接受圖像、符號 替代文字溝通的時代來臨,它穿越隔閡而成為全球共識的網路語言。生活從文本的人文世界剎時轉換為符語環境,視覺的刺激與影響自無可言喻。而3D動畫與遊戲也為傳統視覺投下一枚震撼彈,且還處於不斷改革進化中。上海世博沙特館3D影音環繞的驚豔視覺效果,與當代3D電影中栩栩如生的動畫和真實人物天衣無縫的交替穿插,都說明電腦科技正一步步虛擬、簡易我們的世界。當人類的視覺感官經驗受如此強烈衝擊後,繪畫呈現、藝術表達,甚或創作思考方向必受影響。
其實,圖像、符號的運用早在1980年的『新繪畫精神』已被充分使用,從美國畫家波洛夫斯基 ( Borofsky, Jonathan )作品中積累的數字、德國潘克 (
A.R.Penck )圖騰圖像化的創作、巴斯立茲 ( Baselitz, Georg ) 倒 置事物的象徵符號等皆處處窺見圖像與符語。然而,當時的記號是延展觀念藝術的形式,因自杜象將小便池搬至藝術舞台,此類觀念性的形象功能即提供藝術家由記
號圖像至象徵,再經象徵到徵候的一系列層次的藝術滋養。但本世紀的圖像、符號則深深牽繫於電腦功能的運作,而這些運作功能又與消費文明無法切割,於是在易 解讀、好操作原則下,電腦的圖像文化因而展開。自此帶動一股此世紀『極簡的優雅』美學風格,一款款不同品牌卻同樣追求流線型的新車款,愈趨輕薄而造型也越
簡潔的各家新型手機,iPad的簡約、Armani無言語的優雅……。這些商品正以『精簡』騰空出更多未說完的價值空間供消費者使用、觀賞,並遐想待填補的美學感受。
此商品美學同樣激盪著繪畫創作,簡易深遠的主題、化繁為簡的藝術手法,都製造了故事未完的想像空間而營造另類視覺感官。藝術家蔡志榮九0年 後的『符語編碼』系列即建構在符語記號的創作上,將商業性的條碼與流水編號付予藝術語言與手法,於重複與再組合後而成為藝術作品。原本商品物件的條碼經藝
術家反芻與再強化視覺經驗的手段,回應著電腦科技裡的人文喪失。因為所有意象已被抽離只剩餘簡潔的符碼,更多的是作者刻意留予觀者想像空間,正呼應電腦科 技化的產品極簡概念,但在『簡』『冷』的視覺中強調的是當世紀人類文明的危機。
如 此經由電腦意念發想的圖像符號因添加了精準、純粹、設計等元素,故傳遞的感官自然與『新繪畫精神』的圖像有距離。而簡潔符語的作品負載著創作者探討數位化
的現代生活趨勢所面臨的人文精神危機,與單純感官視覺刺激的歐普藝術相較下多了份人文的韻致,這正是當下受電腦與商品文明激發下的符號、圖像在藝術的運用 與影響。
除『新視覺感官經驗』是當世紀的象徵之外,也因『虛擬』的興盛而面臨截然不同於過去世紀的經驗,當然也撞擊藝術的表現形態與內容意涵的陳述。
虛擬的世界觀
『虛 擬化』的文明在人類社會的演進中並不陌生,自貨幣的演變直接證實人類交易的媒介是建立在『虛擬化』的共識上,因為錢幣不過是一張薄紙,卻因使用者的價值共
識而凝聚了它實用的意義。爾後,信用卡、支票、股票、證券的出現將『虛擬』的精神往前推進。人類財富多寡似乎是抽象的數字,交易買賣倚賴的是小而單薄的卡 或紙,其實,我們一直都靠想像過著高度虛擬的生活模式。
虛擬生活最淋漓盡致的展現該是當下電腦網際網路科技時代,因為網路的高科技工具促使『虛擬』行為大肆彰顯,只要一個『下載』指令,所有資料、電影、歌曲皆能為己所用。關掉電腦視窗後,這些下載物件都僅虛幻的儲存於電腦資料庫中。又若只需登錄Skpy帳 號,天涯海角的親友瞬間即現身螢幕前。電玩也充分運用虛化技術,螢幕栩栩如生的人物與物件幾乎讓參與者渾然忘我的投入虛擬遊戲裡。然而,高科技資訊社會最
具虛擬行為的莫過於『網路購物』,一切買賣交易都僅僅透過冷冷的電腦螢幕,無真實商店、沒有貨物陳列,只須一按鍵即代表下單購物。此些種種超乎人類行為的 抽象制度,正支配著當代高度虛擬化的社會和生活,而這正是廿一世紀人類的生活寫照。
因此,人類文明因網際網路而形塑一種另類的『網路文化』 ─
全球對新科技生活模式的倚賴。我們生活的任一細節皆牽繫於網路世界、數位工具,而此現象也正是人類透過數位科技所製造出的『想像』。也就是,因基於共識而利用想像力創造出具『說服力』的物體事件取信大眾,於是,因而造就本世紀最大特徵 ─ 實 境虛擬化、虛景實境化,只要擅用電腦特質即可將實景拉近至螢幕前。而電腦動畫特技也可將虛擬的假設實際呈現,所以由『想像』出發進而藉此實現一套滿足現實
的觀念思想,並透過思維、想法填補與現象社會的差距鴻溝。也因此,我們對思維與觀念的重視會遠超過以往任一世紀,故而以思想觀念為重的創作便成當代藝術的 主潮流。
『虛 擬』的意涵不僅貫穿著人類當代思維,在藝術創作也產生不小迴響。瞭解新科技在現當下藝術所扮演的角色之前,讓我們先明白虛擬的實質含意。其實,它的核心思
想是,透過虛假的建構達到令人相信的目的,而此『令人相信的』即是『觀念』。因而與當代科技連結的藝術型態有:科技藝術、電腦藝術
(Computer Art)、網路藝術 (Web Art)、網際網路藝術 (Internet Art)、數位藝術 (Digital Art)、虛擬藝術 (Virtual Art)等,這些都充分運用科技的特性而延展成我們熟知的當代科技藝術。然而,無論使用的是高科技工具或形式,最終仍須回歸藝術的內容(content)、 探討的本質。雖然,當代藝術的特徵即是,任何素材與形式皆被接受並混合使用,但並非意味著形式無限擴張後而棄『內容』與『概念』不顧。反之,它們更成為作
品的學術分析裡最能突出藝術的區塊。內容與概念即是創作的『觀念』,尤其科技不斷持續展現精密的技術時,觀念的表達對一系列的科技藝術益顯重要,否則終將 淪落技能而非藝術。所以,當談論至現當代的創作,『觀念』呈現重於技巧的展現是可理解,也是當下藝術創作者該釐清與認知的事實。
網路科技影響下 虛擬藝術
如 上述,資訊社會的網際網路形塑了『網路文化』,深刻影響人類對影像的想像與數位科技的依賴,我們對世界或環境的認知竟是透過數位科技複製或再現,理所當
然,基於共識而大量利用想像力創造更多具說服力的物件迎合民眾,已不僅僅是高資訊生活的基礎,也是當代藝術創作行為的基本認知。因而,如何借用電 腦功能充分運作於藝術創作領域,是今日創作者亦需觸及的範疇。一般而言,繪畫能模擬真實情境,虛擬藝術與實擬藝術則是真實的擬態,以模擬為運作的手段而企
圖戳破現實裡表面的假像,揭示內在真實的意義,因而它別於科技藝術、網路藝術、數位藝術等以工具為創作媒材。『虛擬藝術』與『實擬藝術』是以藝術型態為創 作基點,所以形式可建基在高科技的數位設備上,藉裝置科技引導人們進入三度空間,而與虛擬對象產生互動,或將創作行為幻化成『虛擬』、『實擬』平面圖像、
地域裝置、行為活動等呼應於資訊社會現象的藝術。
加拿大藝術家 Charlotte Davies在1995年作品〈Osmose〉 中,即運用當代高科技數位技術讓參與者藉由頭盔顯示器和穿上的監控背心而進入虛擬世界。虛擬世界中觀者置身於虛幻的自然環境裡,這些半透明影像狀態,正是
藝術家對自然環境憂心的詮釋。由此可知,藝術家利用高科技虛擬實境以再造原始清新環境的氛圍,真正傳遞的是創作者對環保的觀念,因軸心思想主導內容,炫麗 的形式輕易擊垮科技的幌子,而作者真實生命意涵則不彰自顯。
另外,轉換電腦、數位而為藝術工具,是藝術與數位結合的另一種表現手法。數位藝術的工具不是畫筆,而是藉由電腦輔助完成影像以表達作品的藝術性,影像則是由數據構成,其藝術形式包含指令、觀念、觀眾參與、結合對立材料等創作精神,尤其。然而,如何將藝術植入數位,藉數位科技探討藝術問題,是藝術創作的重要問題。當代藝術家拉坦 (William Latham)就 利用電腦程式的運算,藉彷如生命造型的圖像與狀似生命體的器官組織,由不斷生長、複製、突變、演化的動態感中,將藝術家對生命的特殊感覺呈現於作品,這是
數位藝術與數位不同之處,其藉精準的科技與生動畫面探究與人類息息相關的議題,是藝術獨特於科技之處,亦其他領域無法企及之魅力。
藉用科技數位等機具以探測其藝術的深度與廣度,是藝術家表現手法之一。另一種則不以科技數位為創作工具,而是以電腦、數位科技對人類造成影響為陳述內,並借用實際模擬的行為闡述一『虛構』事件。2004年李錫奇與蔡志榮的作品 ─ 『戰爭睹和平』精神立基於痛苦的台海風雲823砲 彈上,雖已是陳年舊事,卻再次模擬真實砲彈為作品軸心。無論感覺真實抑或認為真實,皆已滿足人的官能刺激,並在偽裝的事件上取代舊真實而成為另種『想像』
真實,且在裝置會場設置『擲骰子』,用『賭』的行為決定國家前途未來,真實的行為卻虛擬著一種長期人们對海峽兩岸和平的渴望,此種以實境再虛構的藝術手段 很切合當代人們欲藉『假扮』換取所慾求的心態。
形式藉科技數位等機具以探測其藝術的深度與廣度,是藝術家表現手法之一。而另一則以電腦、數位科技對人類造成影響為創作內容也是一種表達手段,無論是以實擬的行為闡述一『虛構』事件,
或直接借用作品揭示文明警訊為標誌。創作者蔡志榮企圖以簡單的系列的『符語編碼』撐起人文精神的旗桿,由商品的條碼文化、俗世的數字編碼走入藝術,再從人 文角度重新審視人類存在的價值觀。這是蔡志榮將數位化的現代生活趨勢所面臨的人文精神危機,以簡化的條碼符號呈現,揭示編碼符號隱藏的人生課題,企圖透過
編碼的創作型態,將我們現今面臨的環境、生活、關係等問題,借用符語並透過藝術形式陳述一事件、一段關係或一次行為,且在簡潔的符語之下彰顯藝術家要探討 議題;當個別性似隱沒於數字、符號後,人文的精神內涵究竟在那,自電腦數位影響所及的生活切入藝術家對嚴肅生命課題的提問,是創作者對於『高文明資訊』的
思考與觀念。
新視覺影響下的藝術創作態度
面 臨一個全然科技化年代,抱持的創作態度對台灣藝術前進發展絕對具指標性的影響。環顧今日藝術氛圍,創作已非昔日藝術家純粹對自身或環境社會單向的反射而
已。當全球網路流通那刻起,舊有對藝術創作的認知已徹底被資訊符號與圖像巔覆,各地的傳統文化就面臨再次審視與思考的命運,藝術的表現自然也受影響,而數 位化資訊將語言符號、圖像化後,對藝術衝擊的結果便是與時代資訊科技語彙結合,就當代繪畫創作而言,流竄生活的網路語 ─ 多媒體、超連結、視窗、下載、互動等特質都顛覆傳統繪畫認知,媒體或網路的廣告文宣、圖像符語無一不成為創作元素,甚至處於藝術與商業廣告的曖昧地帶,作品早已跳脫傳統的『畫』 (Painting),而更接近『圖』 (Picture)。 除繪畫方式改變之外,影像的運用與精緻更優於以往,立體作品方面也不再是固有的人物或抽象的形塑,更多的是從日常生活的消費中擷取元素,因而,卡漫世界的
人物與公仔,甚至神像都被轉化成藝術作品。種種現象不斷刺激我們的視覺經驗,進而影響我們美學觀點,更直接影響現當代的藝術表現手法與行為。就整體藝術而 言,表現形式更趨多元,亦即前述的『跨領域整合』,然而創作者所要逾越的已非媒材的領域而統整,而更多的是如何跨越自己固有的常識與認知。
首先就跨越媒材,此刻,對一個現當下藝術創作者來說,認識原本專業領域以外的藝術已是必備的基本要素與競爭能力,尤其繪畫的範疇已不僅止於油畫,畫筆與油料之外的媒材皆是創作元素,甚至科技新媒體。當今藝術正迅速脫離傳統的界定範疇,因此知曉並熟練更多媒材將有助擴展創作的發展,與營造更多『創新』的契機。從2010年 上海世博會場幾乎皆與數位科技連結即可預見,無論未來產業、設計或藝術創作的『創新』將與科技緊密相連,因為光藝術、聲音藝術、錄影藝術、數位藝術或網路
藝術、虛擬實境都能引領我們體驗與其他類型藝術大異其趣的感知經驗。然而,欲完成媒材跨領域的運用,技術的跨越是首先面對的難題,尤其對一位從事繪畫創作 者而言或許更艱困。因為,科技藝術創作的重要內涵在於創作內容,往往扎實內容需仰賴技術層面的操作始能推臻至美善的境地,是故具備相關科技的技術知能,或
與技術人員、團隊合作協助的模式都已然成為當代創作無可或缺的環節。因此,以美學創作為教學方針的學院、系所如何跨領域與具技術支援的研究單位合作,已是 培育當代藝術的基本養成訓練之一。而對當代創作者,則須具備基礎科技素養,才能尋索出藝術與科技的平衡點,也始能真正達到跨領域創作的技術層面。
當 論及跨領域總停格在媒材上的混搭與越界,殊不知創作者自我跨越整合,也是藝術突圍創新應具有的新觀念。所謂『自我整合』即當下藝術家不能再自我侷限自設的
框架,需勇於拋開舊日傳統枷鎖。一位油畫創作者亦可是專業的空間裝置者,而一個專職的科技人才也可成為出色的藝術家。當光纖電纜穿透疆界後,藝術創作藩籬 便被撤離,而身處既自由寬廣卻又競爭的新世紀裡,如何訓練自我成就獨特的藝術『創意』,才是當代藝術創作的重點。現當代的藝術特質之一是『混搭、拼貼』,
對創作者而言未嘗不也如此,全球化氛圍刺激下的藝術家讓自己遊刃於不同角色,也就是『角色扮演』,這是新世紀創作者所應具備的基本求生本能,否則將快速淹 沒於時代狂潮中,更勿提及藝術創新。因此,跨越自我界限,坦然接受新科技、新知識給予的衝擊,只有走出自我原有領域也才能看見外界更寬廣的天空。爾今不論
媒材、不言形式,能為己所用並合於內容皆是創作素材,而要能庖丁解牛游刃有餘,藝術家自我訓練、突破是成就自己的重要因素之一。當我們將時序拉回至文藝復 興,那是個『全人』藝術的年代,因為眾所熟知的三位大師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皆精通各項藝能,支撐他們作品的是一股隱形卻懾人的大氣,而這正是處於
尖端科技、操作便捷全球數位的我們的優勢。處於魔術般的高科技環境下,讓自己成為『全人』藝術家並非難事,而藝術的表現形式非僅只是一種方法,唯有讓自我 練就一身武藝得以靈活穿梭各種表現形式,始能在眾多形式中變化出『新』而創立獨特風格、自我品牌,也才能透過特殊的作品欣賞創作者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