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头衔小议
李向明
“作品果然很棒,不愧为主席。”这是2008年有人贴在我博客上的一则匿名的留言。我看到就给他回了下面这段话:
谢谢这位朋友留言!我始终认为,“主席”与非“主席”对于艺术没有直接的关联,这些头衔只是表示了我除了艺术之外,还在做一些社会性事务(而且贡献微乎其微)。当你有了这些头衔的时候,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或一定程度上给你带来些许的光环,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艺术问题。我在画布面前,我就是我,不仅与“主席”无关,而且与其它艺术以外的事务均无关系(如市场的因素等)。作品完成之后可能会附加许多其它因素,但这些可能的因素只是在之后。在我们身边,随便一群人中,这主席那院长的、这博士那教授的,一抓一大把。但是,最终留下的只能是经得住时间沉淀的作品或经得住历史筛选的少数艺术家,而不是那些头衔。我始终认为,那个头衔对我的艺术没有太大意义。艺术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去做,去研究,去思考,去潜心劳作。凡是把那些头衔看得很重的人,肯定对艺术是三心二意;凡认为有那些头衔的人的艺术就是好的,那一定是世俗的浅见,不足为凭。
之后,我就一直在想,在政界人们在意那个头衔是因为权力,俗话讲,权大一级压死人。可这艺术界也如此在意那个头衔就有些不正常了。如果说,在艺术界的那些头衔是一种权利的象征的话,也就意味着“权力”等同于“艺术”了,这显然是荒谬不堪(当然,这个“权利”是职务性的权力,不是哲学家说的“知识就是权力”)。靠职务的权力出不了好作品,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说,这些头衔有一定的权力意义的话,那就是本行当中的话语权。一个平庸的主席,也一定会带上一帮平庸的“内行”作为主力,艺术精英只好边缘化。如果说,那些头衔是一种荣誉或象征,也就意味着在这个行当中那些最优秀的、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才能坐在首席,可在当今恰恰相反。如果说,大家真的想为这个地区为这个国家为这个事业而坐在这个台子上,为什么一谈学术就摇头,一谈工作就犯愁,一谈艺术就无语,一谈笔会走穴就来劲头呢?
大众仰慕这些头衔,以为我们都是艺术界的权威、代表。事实上又有几个有头衔的能代表优秀的艺术优秀的文化?又有几个能称得起权威、大家?有些人占上个位置,只不过是为了加速自己画“行活”的价码,变成个人致富的门道罢了。在他还没有戴上那个头衔的时候,其画无市无价,到戴上那个头衔后,其画价飞快的上扬,一个平方尺可达几万到十几万。我不知道这到底是艺术的价值,还是身份的价值?
在中国就这种土壤,对艺术也要来个“官本位”。
2005年,中国美术馆举办“土语·李向明艺术展”,我在艺术简历上就没写任何身份或头衔,只是写了参加过的艺术活动。目的很简单,就想让那个展览单纯些,不要附加任何作品以外的东西。再说,我那点儿地方机构的职务也不足挂齿。结果就遇到多次被现场观众询问:“您的简历呢?”
难道对一个艺术家来讲,那些艺术活动的经历与作品还不能说明我的问题,只有标上某某会员某某主席才能证明我的身份吗?!中国的大众很奇怪,你有那些头衔,是个笨蛋他也敬你三分;你没那些头衔,艺术上再优秀他也不相信你的价值与分量。这就像大家经常谈到的腐败,如果没有一个腐败的温床,也许就难以产生腐败事件了。那些借改革之风爆发起来的大小老板们愿意往那些“头衔”上扔钱,你是什么脾气都没有。
说到这艺术的官衔,其中的滋味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当你在其中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光彩照人。我是经历了从加入省级会员到全国会员,从地市级的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到正主席,再到省级的副主席,在这文化体制内前后经历将近三十年。在我加入协会的时候,地市级城市还没有建立各文艺协会,省级会员也是屈指可数,所以我没有经历市级会员,不然也得从最低级会员开始。当然,如果你是在国家直属部委机关或高等院校的人员那就不用走那么长的路。在中国,这艺术的级别与这行政身份位置紧密相连。你不在哪个位置,就只能慢慢行走,这其中的滋味是那些压根就生活在京城里的人们不能体会到的。
老实说,我不是一个多想当官的人,如果想当官就不当这有职无权的官。了解我的底细的人都知道我有过多次当官的机会,但我并没积极争取。原因有二:一方面,我始终认为,这种事正常的程序应该是,你如果认为我合适坐到那个位置上工作,那你就来找我谈,不该是我去伸手向你要。不然就不叫“选拔”,而是“发放”了。另方面,我这个人就是不愿意与别的人争抢一样东西,一看到有人想要那个东西,我就躲开往后撤。因为我压根就没认为这东西有多么珍贵。朋友们说,你不去送礼就别想当官,那就正好,我也不知这礼如何送。当年我要是当了行政的官,我相信自己一定是个既勤政又廉政的好官,但我会有更大的遗憾,因为那就离艺术的梦想会用来越远;就现在我这个官不官民不民的协会头衔,也是经常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艺术研究发生冲突。
这种身份非常尴尬。在业余画家眼,你可能是个能让他过河的“桥”。他们有求于你的是两件事,一是参展,二是入会,参展也是为了凑条件入会。一旦这些问题解决了,别说等他找你,你主动找他都不一定有时间见你;在专业的画家眼里,你就是个打着艺术之旗号的“混混”。当上这么个头之后,你的作品就会越来越差。你要上传下达,左右逢源,迎来送往,陪大家聊天,自己的空间还能有多少?画画全是应酬画,当然就成了一个有“光彩”的混混了(我们回顾一下全国美术界的各级主席们有几个不是这种结局呢);在有权有势的官员们那里,你可能就是个能让他附庸风雅的“艺妓”。在逢年过节、庆典活动、公关送礼、装饰房间等时候,这些人就派上用场了。在这种关系中,艺术的价值被降到了及其低俗的层面。在这样的位置上,你是既没人权,又没财权。用人的时候,你得拉自己的哥们朋友或自愿者义务帮忙。要用钱的时候,就得去拉赞助或自己卖画挣。你如果不想“占着茅坑不拉屎”,就得贴着本钱做大家的事。你想合理合法的花财政的钱,打一个报告一路批下来,给了你一万块钱,可你送出去至少十万块钱的画。结果是,你工作做得好是应该的,你就是干这差事的;一旦稍有懈怠或疏忽不周,那可就一纸匿名状书通上了天,等着上司发怒。如果你什么也不做,上下指责你不作为;如果你诚心诚意的想做些事,特别是想做些有价值的事,那就打掉牙往肚里咽,自己扛着。所以,我经常劝那些有潜力的年轻画家或艺术家们,千万不要沾这些头衔的边儿,沾上了,迟早会后悔。
当然,有的人很会利用这些头衔来完成自己的事。除了前面讲到的作品价位,还有在体制里面的相关待遇以及评选作品方面的近水楼台等等,你可以捞到所有可能的利益,只是这些与你的艺术成就毫不相干。多年前,吴冠中先生就呼吁解散美协,从情感上来说我不愿意让美协解散,毕竟患难几十年,美协这个系统的历史贡献还是不能一笔勾销的。我一直以为这个系统存在的问题是主持人的问题。因此,在我的主持范围内极尽全力保持协会的健康与纯洁,但事与愿违,收效不大。
在我写了辞职报告离开那个岗位之后,才渐渐发现,由于你的知识与艺术而产生亲和力的新老朋友们,大多是真想做艺术的人;而围着“主席”转圈的人,大多是对艺术三心二意的人或者是想拿艺术做跳板的人。你曾在这些人身上下功夫苦口婆心,那简直是白费口舌。而在岗位时,你的大量时间是被这类的人群占有着,因为你是主席,他是会员。因为你想让每个会员都能拿出好作品,你想让每位会员的奢望都能实现。尽管你知道不可能,但还是不愿意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渐渐地,将你的时间耗散,精力耗散,结果收效甚微。方力钧是从我们眼皮底下走出去的,我还算了解他,他是不会去想我们想的这些事的,他不是主席,什么会员也不是,他就一根筋做自己的事,但他影响了太多的年轻人往艺术里跑,他的影响力度是我们开多少次大会都做不到的。你说是什么更有价值?显然,你把自己的事做好了,你的贡献就是社会的。所以说,你当了个主席又能证明什么呢!
2008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