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孟淑娟顧問(右二)正在為香港藝術館之友的參觀者導賞講解。
訪問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古跡活化構建平臺,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王曉波
Date: Saturday 10th March 2012
Time: 10:30 to 11:30 am
Venue: 9 Justice Drive, Admiralty, H.K.
日期:星期六10日3月2012
時間:10到12 : 30
地點:香港金鐘正義道九號
今天,我隨《香港藝術館之友》組織的文化藝術活動參觀訪問了位於香港金鐘正義道9號的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亞洲協會在香港的新會址其前身為的英軍軍火庫,這個由4座前英軍建築組成的古跡,經過修葺及活化後,於2012年2月10日正式對外開放,變身成為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新會址,開啟了一個文化交流的嶄新平臺。
前英軍軍火庫占地1.4公頃,自上世紀80年代起被廢置,由四座分別建於1860年代至1940年間的建築物組成,用於儲存及處理炸藥,包括三座一級、一座二級歷史建築。其中,前身是軍火工廠的舊址有近150年歷史,將用作會議室及行政樓。同樣擁有近150年歷史、原本用作儲存炸藥的軍火庫,活化後成為亞洲協會展覽館。
亞洲協會在香港新會址的首個活動為:《緣生意轉:佛教的藝術》展覽,2012年2月10日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行了開幕禮之同日至5月20日, 也是我們今天要參觀的亞洲最優秀的佛教藝術在當代的承傳、轉變及新視覺。
另一座超過100年歷史的軍火庫則活化為表演劇場。亞洲協會活化舊址時亦為該樓申請成為二級歷史建築物。主辦方在此加建了接待區,與古跡連接,當中包括接待中心及多功能宴會廳,供協會及學校或團體進行文藝活動。
軍火庫雖歷經百年風雨,修葺和活化之後,不少建築和設計仍保持著當年的原貌和歷史本色。中心廣場上仍保留著與灣仔軍廠街電車道相通的軌道。而戰爭時期留在墻壁上的彈孔,仍清晰可見。
活化後的亞洲協會香港中心主要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為保持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地位,促進中、西文化溝通,增進亞洲和世界之間的瞭解和交流做出極積貢獻。
(2012-3-10 夜晚 于深圳南山)
----------------------------------------------------------------------
附:關於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於1990年由本港一群以當時恒生銀行主席利國偉爵士為首的社會賢達成立。香港中心為亞洲協會11個分會之中首個在海外成立的分會;總會於1956年由約翰·洛克菲勒三世在紐約創立,是一個非牟利、非政府的教育組織。
作為一個討論泛亞太區議題及全球性時事對亞洲影響的重要平臺,我們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教育項目。於2011年我們舉辦了接近百項活動,包括講座、展覽、藝術表演、電影欣賞、觀賞團及研討會等,其中逾97%公開讓社會大眾參加。
使命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透過舉辦集思廣益的交流活動,帶出文化及時事在理解亞洲於美國關係的議題上,息息相關的重要性,從而帶動本地公眾對亞洲題材的認知和關注。同時,我們廣邀受推崇的世界著名學者及顯赫領導人,主持啟智的文化及學術活動,鼓勵大眾關注時勢大事,反思所需政策於行動。
地標與歷史
座落於正義道九號的香港賽馬會複修軍火庫,是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新會址,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巧妙地把新建設和四座前英軍建築物融合,其中三座建築物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亦是軍火庫舊址的一部分。本址為少數碩果僅存的英軍用地之一,是香港歷史的重要見證。
軍火庫舊址於19世紀中由英軍興建,用作研製和儲存炸藥。英軍在這裡處理、包裝、儲存及分發火藥到全港各處的防禦基地。20世紀初擴建後轉交海軍,使用至20世紀中被棄用,改作政府倉庫,至1970年代再作為儲物用途。1980年代後被廢置,直至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向香港特區政府租用並進行活化再被重新使用。
活化工程與現時用途
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本地及國際善長與機構的慷慨捐助下,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把文物保育融合嶄新現代美感設計,透過活化再重新使用締造了一座靈活性極高的場地,讓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多教育活動。
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展覽館助理館長陳少東先生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孟淑娟顧問正在為香港藝術館之友的參觀者導賞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