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平常的一天————编辑书画家的资料和发布作品,不经意间在显示屏上出现了一幅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便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这个书画家的所有作品,说实在话,这几幅作品也是自开办网站以来的佳作之一了。我心想,在云南有如此的画家,真让人兴奋。这便就是我笔下的中国画写意花鸟画家郑亚林了。
郑亚林, 他,1969年生于山东。200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本科,获中国美术学院学士学位,自幼秉承家学,系统学习绘画。从传统入手,对名家、名作多有涉猎,擅长中国画写意花鸟,师从朱颖人、叶尚青、何水法、韩璐等名家、教授,推崇清代虚谷画风,刚柔相济,虚中求实,立足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和传统进行创作,十分注重画面全局构图和墨韵气势,强调对物象的感知和理解。用强悍、稚拙、富有节奏的线条,描绘出一个又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物象。画面之上,又多以诗入画;韵味浓浓之感顿与画面画意恰当融合,使朴素与华丽,雅俗与共赏、传统与创意相得益彰。有多篇美术教学论文和个人作品专版发表于 《国画家》、《美术观察》、《美术报》、《中国美术》、《中国艺术》、《中国书画报》、《美术界》,《江苏画刊》、《中国书画报》、《中国艺术教育》、《美术大观》、《中国美术教育》、《书画艺术》等全国各大美术专业报刊、杂志。现致力于中国画创作和教学,《郑亚林花鸟画欣赏》、《郑亚林国画—---花鸟》、《郑亚林国画笔墨》等多本绘画专集相继问世。书画创作业绩被多家电视台和出版媒体报道。作品相继在全国各级各类美术大赛中获奖和入选。
绘画大师潘天寿曾说:“画中之形色,孕育于自然之形色;然画中之形色,又非自然之形色也。画中之理法,孕育于自然之理法;然自然之理法,又非画中之理法也。”郑亚林先生的画就是立足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并进行了多年的艺术实践,坚持在学习传统中不断创新,每幅画中都融入了他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与阐释。郑亚林先生最可贵的一点就是能够从自然界物象的规律中找出绘画更好的表达方式。并努力将人们的视线引到一个更加富于哲学意蕴的艺术天地。这也是郑亚林先生作品厚重、意蕴幽深、发人深省的一个重要原因。
看到郑亚林先生作品第一感觉就是清新自然。在这里最想说的是,在欣赏郑亚林先生写意画时,被画中的意所吸引,在回味不尽的意趣中得到艺术的享受,陶冶了自己的性情。《荷香十里》首先在创作上立意明确,荷香: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的芬芳。我们在十里外就嗅到了湿润的水汽中所夹杂的淡淡香气,嗅觉比我们灵敏十倍的翠鸟,早已飞来一探究竟。原来是满满的荷香啊。看,那层层叠叠荷叶上弹起的水珠,那叶下的水草,挺而韧性的荷梗,把一朵白莲衬托得婀娜多姿,从密密麻麻的荷叶中探出头来,源源不断的发送着令人如醉如痴的芳香。那荷池上留恋的小鸟,展翅轻盈,给静静的荷塘带来了生机,那弹起的水滴,真乃画龙点睛之笔,是那么的真实、生动。
《荷香十里》
另外一幅《芦塘雪月》在气韵生动方面也是别有一番风味。芦塘里被压得的弯弯的芦苇,上面沾满了晶莹剔透的雪。加上皎洁的月光,让人有一种倍感凄凉的感觉,然而,厚厚的芦苇下面,有两只野鸭,一股温暖、亲近之感顿让人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这种构图和物象的组合搭配都很独特,想必这也就是作者一直追求的、表现的目标。艺术根源于生活,同时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
雪,让原本飘柔的芦苇厚重了,成了野鸭们温暖的港湾。郑先生这幅画在题材的取舍和组织上别有用心啊!在着色上,引用郭熙的话,更是形容得有声有色:"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面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也。” 郑亚林先生用淡蓝色作为作品的基调,泛出冬天的凛冽和月光的清冷。
《芦塘雪月》
《芦塘雪月》中的的野鸭让整幅画“活”起来,“活”才会生动、才会惹人眼目,才会让人产生联想。同时也让人们找到了温馨。中国画讲究“以形写神”。同时把形适当地加以美化。突出野鸭避寒的享受,用野鸭水中倒影突出水面的宁静和祥和。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这就是郑先生对写意花鸟的提炼。
“艺术创新必须有根”,而继承传统就是最重要的根基。写意花鸟画是传统中国画具有民族特色的画种之一,富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明清以来,备受世人关注。自青藤,白阳,到石濤,從揚州八怪到任伯年 吳昌碩 齊白石 他們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最后各自千秋,各领风骚。正是这种承前启后的创作实践,才是他们把写意画推上了一个又一個的高度,为后人积累了丰富经验: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郑亚林,也正是在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的道路上不懈追求,锐意进取, 他作画严谨,从不草率落笔,把书法节奏的变化美感参进画中,又将作画的笔墨用在书法上,使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在一起,发展了新时代文人画的新美观。
《竹下八哥》
《竹下八哥》是郑亚林先生创作于云南植物园的佳作,此作品构图随手拈来,清新不俗,虚实关系可以说无所不在,贯穿作品的始终,没有虚实的辩证统一艺术就失去了节奏,失去了变化,失去了发展。根据虚实的要领进行构图,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才产生无穷的变化来,有景为实、无景为虚,这是指画面上的虚实;有景、有情,有意化为虚,化虚为实,这是《竹下八哥》的构思与欣赏者的联想。通过虚实结构、线条的处理让人想到生活中的自己,并非一帆风顺,遇到社会变化、环境变化时候让自己的心灵和思想有个避雨的地方,整理整理思绪,待到下一步的行动。
“画乃心印”是中国历代无数画家的经验积淀而成的优秀传统。情感是艺术的生命,艺术是情感歇斯底里的呼喊,没有情感的艺术毫无生命力可言。自古以来,写意画就很讲究笔情墨趣,追求在笔墨显示情感,画家的思想情感通过他手中的笔墨得以表现,以“气韵生动”为极致。谢赫把“气韵生动” 推为“六法”之首,确得艺术真谛。在六朝元气论的本义中, “气”是与整个宇宙、人生联系在一起的,它还包含了艺术家的生命力、创造力,以及他的气质与情感。郑亚林在创作过程中对形象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感受和情感,并最终把它的情感、心理乃至潜意识注入笔墨,融入形象。
笔墨是动态的。笔墨既凝结了笔墨文化和历史的各个阶段的文化经验和审美旨趣;也包含有对笔墨语言和图式的创造。从笔墨的历史看,在某种程度上,魏晋唐宋时期,笔墨基本是处在从属客观表现的位置,是作为媒介和技术手段来介入绘画的,大体与中国画的“客体化”阶段相同步。在这里笔墨的功能旨在充分传达对象的客观形态和形态的内在精神,如此笔墨才有依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或者说,笔墨是为表现对象和对象的内容服务的,笔墨本身的意义是从属性质的;郑亚林的花鸟画富有强烈的个性,那强劲的线条 、干净利落的用笔、清新自然而又没有丝毫粗俗之气的画面,出奇制胜的构图,无不表现出一位创新者所具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