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雪「国礼艺术大师」风采撷影」4:
大英博物馆购藏杨希雪作品
[连载编者按]:杨希雪先生是中国传统诗、书、画名人,亦是当代著名英籍华人艺木家。是集油画、水彩画、中国传统水墨画、现代水墨画(独创纸团印染法)、以及变象新媒体视觉艺术与艺术理论于一身的世界当代著名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同时,在五十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杨希雪先生还成为世界瞩目和爱戴的「国礼艺术大师」。其作品或被中英两国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务礼品赠送它国政要,或直接受赠世界各国政要、艺术团体和机构、博物馆、国际友人、大学等收藏。(「杨希雪·「国礼艺术大师」风采撷影」连载编者王晓波2011-1-29)
----------------------
1996大英博物馆先后购藏了全方微观山水共达12幅
大英博物馆第一批购藏品4幅 (每幅68cmx45cm)
宣纸水墨与混材
1997年合共 £ 3200英磅 (800/幅,时价拆合人民币约RMB¥48000元)
大英博物馆购藏杨希雪《全方微观山水 1 》(抽象山水) 1997-6-12
大英博物馆购藏杨希雪《全方微观山水 2 》(抽象山水) 1997-6-12
大英博物馆购藏杨希雪《全方微观山水 3 》(抽象山水) 1997-6-12
大英博物馆购藏杨希雪《全方微观山水 4 》(抽象山水) 1997-6-12
------------------------------------------------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6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大英博物馆为英国和世界各国托管着一批反映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艺术品和文物。
陈列在英国考古纪念碑中的藏品都是现存最完好的文物,这些藏品跨越了人类历史的200多万年。大英博物馆是免费入场的。
博物馆秉持着实用原则——藏品应向公众开放并可免费入场参观。这种原则也基于一种启蒙思想,即尽管人类文化间存在着差异,但是通过彼此的交流,它们是可以互相了解的。而博物馆就曾是这种人类跨文化研究的平台。现在它也仍是这样的平台。
大英博物馆的历史
大英博物馆建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起初它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18世纪时,参观的人数每年大约为5000人,到了今天,每年的观众人数已增至近600万。
18世纪:大英博物馆的起源
大英博物馆的建立源于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年–1753年)的遗愿,他是一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
斯隆一生中共收藏71000多件物品,他希望自己在去世后它们还可以完好地保存。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将所有的收藏遗赠给了国王乔治二世,回报是给他的继承人20000英镑。
国家接受了他的赠品。1753年6月7日,国会法案(Act of Parliament)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
博物馆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书籍、手抄本、关于某些文物的自然标本(包括钱币、徽章、版画和素描)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种志组成。1757年国王乔治二世捐献了英国君主“老王室图书馆”(Old Royal Library)的藏书。
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它最初是建在布鲁姆斯伯里区(Bloomsbury)的一幢17世纪的大楼——蒙塔古大楼(Montagu House),这里也是现今博物馆的所在地。所有“好学求知的人”都可免费进入。
除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外,博物馆一直都对外开放并逐渐延长开放的时间。入馆人数由每年的5000增至今天的600万。
19世纪:扩建与发现
19世纪早期,博物馆已拥有许多知名度很高的藏品,包括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1802年)、汤利(Townley)的古典雕塑收藏品(1805年)和帕特侬神庙雕塑(Parthenon sculptures,1816年)。
1823年,乔治四世将其父亲的图书馆(国王图书馆)作为礼物捐赠给国家,促使建造了现今由罗伯特·斯默克爵士(Sir Robert Smirke,1780年–1867年)设计的四边形大楼。
1857年,四角大楼和圆形阅览室(Reading Room)建成。
为了给博物馆中日益增多的藏品提供更多的空间,19世纪80年代自然历史类收藏品被转移到南肯辛顿区(South Kensington)的新馆,那里成为自然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投入到大量的国外挖掘工作中,亚述的收藏品成为人们了解楔形文字(古代中东的一种古文字)的基础。同样地,罗塞塔石碑使人们解读了埃及象形文字(一种符号文字)。
奥古斯塔斯·沃拉斯顿·弗兰克斯爵士是(Sir Augustus Wollaston Franks,1826年–97年)这一时期的主要人物,他于1851年被委派到博物馆,是第一个负责收藏管理英国和中古世纪史料的人。弗兰克斯向新的领域扩大收藏,不仅收集英国和中世纪的古物,还收集欧洲和欧洲以外的史前史、人种学和考古学的资料,以及亚洲艺术品和其它的文物。
19世纪期间,访问人数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公共假期,博物馆吸引了大批各个年龄段和所有社会阶层的观众。
随着学术研究工作的持续展开,管理者们通过开设讲座、改进展品的摆设并为藏品标上流行导语来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
20世纪:提供公共服务
20世纪时见证了公共服务领域的大规模发展。1903年出版了第一部博物馆的简明指南,1911年委任了第一位导游讲解员。
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积极规划翻修美术馆并成立了一间教育服务机构出版公司。在一系列的建筑工程中建设其他的公共建筑,包括用来陈列帕特侬神庙雕塑(1939/62)的杜维恩美术馆(Duveen Gallery)。
1973年,博物馆的图书馆成为了新机构——大英图书馆的一部分。这个新机构一直保留在博物馆当中,直到1997年,书籍从布卢姆斯伯里搬迁到了位于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的新馆。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大中庭被建在了原图书馆的位置,是博物馆中最近公开的扩建项目。它占地两英亩,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大中庭中央是重建的阅览室,在大中庭的周围和下方有一些新建的美术馆和一所教育中心。
2003年,博物馆庆祝250周年纪念。重建了最古老的国王图书馆并推出了一项新的长期展览——启蒙运动:探索18世纪的世界。
21世纪:博物馆的近代史
21世纪初期,博物馆继续扩建公共建筑,在2008年和2009年开放了4个新的永久展馆,其中包括中国陶器馆和珀西瓦尔·大卫德收藏馆(Percival David) (95号展览室)。
博物馆现在正在筹备下一个主要建筑项目——世界保护与展览中心(World Conservation and Exhibitions Centre),它将包含一个新的临时展览场地。
(简介资料来源于大英博物馆中文官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