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通讯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内心关注却在减少。从表面上看,“快闪”似乎只是一种“无厘头”的游戏,或者90后用以表现、张扬自我的方式。其实,潮人们不仅仅在“跟社会开一个玩笑”,更大程度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在一个群体中宣泄青春的各种情绪,满足一种心理需要。
现代社会通讯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内心关注却在减少。从表面上看,“快闪”似乎只是一种“无厘头”的游戏,或者90后用以表现、张扬自我的方式。其实,潮人们不仅仅在“跟社会开一个玩笑”,更大程度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在一个群体中宣泄青春的各种情绪,满足一种心理需要。
在广州快闪族看来,每一次快闪,都是他们的真实情感表露。
■名词解释
快闪,又称flashm ob。一群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但现实生活中互不相识的人,他们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聚集,一同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无聊”动作或舞蹈,然后迅速分散的举动,这群人被称为“快闪族”。
■快闪原则
随着“快闪族”在全球的传播,人们也逐渐总结出“快闪”的一些原则,那就是突然出现、突然怪异、突然消失。这三点看起来简单,但执行过程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否则很可能致使行动失败。
■圈地活动
缅怀MJ,百名闪友北京路、天河城广场热舞《Beat it》
其实,做什么动作、纪念谁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一种在别人面前活生生地展现自己的需要让他们聚集在一起。那场纪念M J的“快闪”,让广州快闪族集体亮相在公众面前。
闪友阿亮说,那一回集体走上街头“快闪”之后,他、Fara和许多闪友都感到意犹未尽。不过,首次公开聚会的曲折经历,着实让大家“难以忘怀”。
“当天下午5时20分左右,天空开始下起淅沥小雨,北京路步行街的路人纷纷躲到两旁的骑楼下。”参加当天活动的闪友阿M ay说。由于闪友之间还不熟悉,阿M ay有些担心,原定5时30分进行的快闪活动,会不会因为这场小雨而夭折。
10分钟后阿M ay看到,步行街中间的空地陆续聚拢多名戴着“M J帽”的潮人。紧接着,一曲熟悉的《Beat it》响起,潮人们踏着MJ经典舞步形成方阵。不断有围观者加入共舞,转瞬间已聚集了近百名“快闪族”。
不过,大家仅仅“全情投入”了20多秒,就遭到多名挤进人群的警察和城管制止,活动被迫中断。
眼见活动“夭折”,闪友们只好分头乘坐地铁,前往事先约定的“下一站”——— 天河城北门大广场。然而,原定当天傍晚6时40分举办的活动,并未如期开始。为了防止再次受到阻挠,闪友们几易地点,最后临时改为正佳广场北门。
当晚7时15分,《Beat it》音乐再度热烈响起,近百名“快闪族”同时跳起M ichael Jackson的经典舞蹈。整齐划一,似乎经过专门的排练。
突如其来的舞蹈场面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他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拍照。舞蹈大约持续了一分钟,音乐结束之后,所有人都停了下来,纷纷四散离开。
周末相约练舞,场地费用AA制
如今,广州圈中的闪友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相约聚会,一般有20多人。大家在一起练舞,练完各自回家,场地租金由参与者A A制分担。有兴趣的“准闪友”,不妨留意各热门网站的论坛信息发布。
■圈子档案
建圈时间
2008年初,广州“闪玩小组”开始在豆瓣网、猫扑网等潮人聚集地崭露头角;
此后,快闪Q Q群、快闪活动召集帖等,陆续“曝光”各大热门网络论坛;
2009年8月28日,广州首次被媒体广泛报道、规模较大且经过组织策划的公开快闪活动,先后亮相北京路步行街及天河正佳广场。
圈子人数
从广州快闪QQ群的规模估算,广州快闪族的人数应该在300人左右,加上跃跃欲试“处子闪”的网友们,总人数大约1000人。快闪成员大部分是年轻白领和学生,活动频度大约是每个月组织一两次活动。
■圈中人轶事
小S 和闪友们曾在地铁车厢里舞蹈,让人目瞪口呆
“我们专门制作了‘M J舞蹈课程视频’,上传给网友们共享。”自称“元老级”快闪族的小S说。在8月28日首次走上街头快闪之前,她和朋友们连续勤奋苦练一周,终于将M J的舞步熟悉掌握。
小S称,自己曾在北京的地铁车厢“快闪”,封闭环境中,要想引起他人注意的效果最为明显。
那一次,闪友们约定分头从车厢前后两端上车,等到地铁语音播报约定好行动的站名“下一站是……”,分散的队员立刻迈步走到列车中央,扭起腰肢热舞。队列规模越来越大,车厢内的乘客无不好奇打量:“这支神秘的舞蹈队伍,在做什么行为艺术?”直至闪友们热舞结束纷纷下车,依然还有乘客隔着车门张望,眼中的疑惑迟迟未退。
■圈中人说
阿威 “快闪”是一种行为艺术,还能减压
威仔是广州大学的大四学生。在他看来,“快闪”是一种行为艺术,而且还能减压。
“旁人会觉得我们‘发神经’,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年轻一族喜爱刺激的一种新颖活动,这种小规模文化活动并没有阻碍人们的生活反而增加了城市文化的气息。”威仔说!
但他更喜欢有“主题”有“意义”的“快闪”,对于诸如“朝拜机器恐龙”、“大喊回火星”之类的快闪行动,他觉得无聊。
“第一次行动时很紧张,喊出来的声音小得只有自己能听到。”威仔忍俊不禁:“最搞笑的是保安,第一次在流行前线搞活动,保安们不知道大家在做什么,前后左右查看,还跟着快闪方阵兜了几圈。最终,依然没有搞懂这是怎么回事。”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郭媛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张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