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话剧市场:经典与创新并进
发布时间 Release time: 2012/1/15 15:36:00       来源 Source::《文艺报》 作者:宋宝珍 陶璐
回眸2011年的中国话剧,虽然原创剧目的整体水准仍待提高,但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演出剧目总量持续增长。话剧不仅在一线城市频繁上演,而且活跃于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多个省区。总体看来,经典、保留剧目依然占据优势,民营戏剧也显现良好发展态势。戏剧节、演出季、邀请展演明显增多,国外剧团频频亮相,主题丰富的剧目纷至沓来,形式多样的演出络绎不绝,给人以缤纷变幻、目不暇接之感。

  经典、保留剧目领唱主调

  一个有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的剧院,势必会拥有一批经典、保留剧目,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在这方面都充分显示了自身实力。

  北京人艺2011年有多部经典、保留剧目在首都剧场亮相,其中,6月23日至7月10日,李六乙重排话剧《家》,北京人艺四代演员对曹禺的原作进行了新的阐释与舞台呈现。该剧采用现实布景,色调幽黑、高大巍峨的三进门廊,粗大坚实的柱础,古雅斑驳的牌匾、突出于镜框式舞台边沿的屋檐等,刻意求工,不留瑕疵。演出中,女性在“家”的天空里分外耀眼,如泣如诉般演绎出“美的毁灭”的挽歌。当然,此剧收获的并非都是赞誉,布景的沉实厚重与意味的凄清空灵之间的协调问题也受到争议。7月21日至8月9日,由陈道明、何冰主演的《喜剧的忧伤》上演。此剧是徐昂根据日本三谷幸喜的喜剧《笑的大学》改编、导演的,在剧情基本保留的前提下,故事的背景、人物被中国化:上世纪中日战争时期,一个名叫“笑的大学”的小剧团准备上演一出喜剧,剧本在上演前必须经过审查机构审批,战战兢兢的编剧遭遇了谨慎严厉的审查官。在随后的7天里,审查官不断提出意见,肆意刁难编剧,强令修改剧本,在阻碍与适应、压制与对峙、否定与抗争之中,两个人居然一起出主意,完成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剧。

  在经典保留剧目的演出方面,国家话剧院也推出了一系列常演不衰的剧目,像《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简·爱》《这是最后的斗争》等。除了这些剧目外,本年度国家话剧院推出的新剧目《深度灼伤》与《问苍茫》尤其值得关注。《深度灼伤》表面看讲述的是苏俄将军科托夫、其妻马罗莎以及妻子旧情人米蒂亚之间的情感悲剧,实际则透过政治大清洗,折射出生活的复杂和人性的幽暗。出身卑微的科托夫勇于革命、忠于政党,以赫赫战功赢得英雄声名,他不仅拥有了马罗莎和她父亲的别墅,还在不经意间毁灭了两个年轻人的爱情。马罗莎和她父亲的学生米蒂亚青梅竹马,但科托夫却以革命的名义,将米蒂亚派往法国充当间谍。当米蒂亚拥有足够的权力时,便开始向科托夫复仇,以野蛮的拷打和逼供,让科托夫完全屈从,并残酷地剥夺其性命。导演不求逼真的情境再现,而是充分利用戏剧的假定性,给人以战栗与恐惧的压迫感,烘托了触目惊心的剧场效果。

  由查明哲导演的现实主义题材新剧《问苍茫》,根据曹征路同名小说改编。戏剧开始以歌舞表现进城农民对未来的向往,然而梦想很快破灭。当电子公司遭遇火灾时,女工毛妹三次冲进火海扑救被烧成重伤。围绕赔偿金的问题,劳资双方激烈对抗,毛妹最后自杀身亡。剧作将视角对准了现实生活的残酷与阴暗面:辛苦工作即将转正的农民工处于被资方开除的境地;年轻女孩为了能进城打工被招工头骗奸失去贞操。几乎所有人物内心都有黑暗的角落:工头马朝阳自私狭隘、偏执冷酷;工厂老板为富不仁,虚伪狡诈;下海教授为钱出卖灵魂、丧失尊严;善良的老村长,因环境所迫竟然也成了“逼良为娼”的帮凶。该剧以现实主义戏剧特有的真实与犀利,展现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找不到自我的困窘与失落,揭示了整个社会面临的诚信危机与公理缺失。

  展演活动增多推动话剧热潮

  2011年,各种戏剧节与展演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潮落潮涌,难得消歇:

  3月,“2011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演出了《情话紫钗》《深度灼伤》《简·爱》。

  4月,“2011小剧场原创剧目展演”在京举行,共演出《如果我不是我》《至爱》《隐婚男女》《6:3黑故事》《我爱桃花》等12部小剧场戏剧,这被看成是民营小剧场戏剧高调亮相与崛起的开始。

  4月7日至24日,上海举办了“2011欧美当代戏剧演出季”,《黑衣女人》《怀疑》《12个人》《杀戮之神》《求证》《奥利安娜》《死亡陷阱》等与观众见面。

  5月10日至7月12日,2011第二届南锣鼓巷戏剧节在蓬蒿剧场开幕,历时50余天,《哥本哈根》《低音提琴》《尘归尘》《秋天的忧郁》《塘鹅》《锣鼓巷的故事》《安妮日记》等40部国内外优秀剧目,在15个剧场进行了180场演出。

  5月,民营戏剧团体三拓旗剧社在9剧场举行了“1、2、3戏剧季”,演出《达人未爱狂想曲》《鬼马电梯》《6:3》《东游记》《6:3三个黑故事》《壹光年》《2008罗密欧与朱丽叶》。

  6月21日至8月22日,“全国戏剧文化奖·2011小剧场优秀戏剧展演季”在风尚剧场拉开帷幕,36台大戏和18个小戏小品参与演出。主要剧目有《牡丹亭》《闪婚》《安提戈涅》《秃头歌女》《你好,打劫!》《艳遇十小时》《还魂三叠》《爱情不打包》《李小红》等。

7月16日晚,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主创的《西游记》拉开了“首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的序幕。在42天的戏剧节期间,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39部儿童剧在北京、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区市进行了211场演出。演出剧目有《马兰花》《三字经》《精卫传奇》《渔童》《魔法森林奇遇记》《神奇的阿里巴巴》《灰姑娘与水晶鞋》等,以及来自港澳台和国外的剧目,如香港的沙画表演《沙兵马将》、台湾如果剧团的《隐形猫熊在哪里?!》、美国迪士尼舞台剧《米奇音乐嘉年华》、韩国泡泡秀大师朴珍镐的《超级魔幻泡泡秀》等。此外,“第十八届中韩日戏剧节”也于本月在济南举行。

  8月5日至8月21日,“2011第十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如期举行,共有《哥本哈根@2009》《我是海鸥》《我们》等16个剧目在9剧场上演,《再见,彼得潘》荣获“金刺猬”奖。

  9月5日至25日,“第四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开幕,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57部戏剧在随后的20天里,以“世界你好”为主题,共上演戏剧130场。《北京好人》《暴虐伯爵》《住在砖墙里的作家》《大桥下》《Facebook/人人网开心》《小社会》《乐游原+好好好》《斗地主》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10月14日至30日,“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在重庆举行,约30台剧目参演,涵盖了昆曲、京剧、川剧、豫剧、秦腔、越剧、黄梅戏、吉剧等15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舞剧、音乐剧。其中话剧剧目有《共产党宣言》《生命档案》《知己》《红玫瑰与白玫瑰》《搬家》等。

  11月21日至12月18日,“第二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在京开演,10部中外剧目进行了25场演出。《老舍五则》等4部作品由林兆华亲自导演,《在大门外》等4部外国戏剧分别来自德国和波兰,此外,戏曲《寻源问道·裴艳玲》、曲艺《天津传世鼓曲演唱会》也参加演出。

  12月13日至21日,“第八届华文戏剧节”在澳门举行,大陆的《日出》《弥留之际》、台湾的《k24》、香港的《卡夫卡的七个箱子》以及澳门的《七十三家半房客之夜半奇谈》《天琴传说》等9台戏剧参演。

  国外来华剧团显现艺术特色

  2011年中外戏剧艺术沟通交流密切而又顺畅,戏剧展演呈现国际化趋势,获邀外国剧目逐年增多。

  多次来华演出的英国TNT剧院带着《无事生非》开始了2011春季莎翁经典中国行。在3月至5月陆续登陆天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0个城市。此版《无事生非》延续了TNT剧院一贯的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风格,6位演员成功扮演了近20个角色,保罗·弗拉什的作曲使得该剧音乐带有莫扎特和爵士乐的混搭格调。10月和11月,TNT剧团又在中国巡回上演了《仲夏夜之梦》,体现了音乐话剧的鲜明特色。

  而2011年中国话剧最重要的戏剧文化交流事件,莫过于8月俄罗斯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首次访华演出,在首都剧场上演了《樱桃园》《白卫军》和《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三个剧目在遵循传统艺术演绎的同时也发展了斯氏演剧体系,融入了现代主义的元素。8月15日,莫艺在首都剧院举办了院史展,展出了珍贵而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其中包括斯坦尼著作《我的艺术生活》《演员自我修养》《一个角色的诞生》等原版书籍,以及斯坦尼为契诃夫的《海鸥》《三姐妹》,和为高尔基的《在底层》所写的导演阐述手稿等珍贵资料。

  9月,“第四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共有23部外国戏剧上演。“法国阿维尼翁戏剧精品荟萃演出”中的作品《钢琴家PK大提琴手》《红菱秀》《疯狂的一天》《一扇或开或关的门》《美狄亚·斯蒂曼》等展现了法国话剧的魅力。《小鹿斑比·第八季》(荷兰)、《神谕》(西班牙)、《我舞至极》(丹麦)、《沉默之王》(日本)、《只有一个韦恩·李》(英国)等与观众见面。这些演出不仅展现了五彩斑斓的异域文化,也集中呈现了当代戏剧的多彩图景。国外当代话剧演出呈现在国人面前,让观众感知到戏剧舞台的无限可能性和极大的丰富性。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剧目虽然从异国而来存在语言交流障碍,但所探讨的人性主题、所表现的生存状态却是全人类所共有的。

  10月、11月,国家大剧院推出“西方经典系列演出”,法兰西剧院的莫里哀剧作《无病呻吟》和由美国布鲁克林音乐学院、英国老维克剧院、尼尔大街制作公司共同出品的莎士比亚剧作《理查三世》上演。虽然演出票价不低,但票却几乎售罄。《理查三世》虽加演了下午场,但仍一票难求。来华演出的《无病呻吟》已有10年历史,导演用不加修饰的自然导演手法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莫里哀原著的精髓,台词一字不改,在舞台呈现上则通过舞美服装来展现法兰西式的华丽与复古。而老维克剧院的《理查三世》则集结了英美戏剧界的精英,曾获奥斯卡奖的黄金阵容鬼才导演萨姆·门德斯和影帝凯文·史派西令该剧增色不少。那做旧的18扇简洁却颇具功能性的舞台,不时敲响的鼓声,充满象征隐喻的服饰,多媒体新技术的巧妙应用,都鲜活地烘托出理查三世癫狂、恶毒、扭曲、分裂的人物形象。

  2011年对于中国话剧来说是意味深长的一年。这一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财政对戏剧的资助逐渐增多,国营话剧院团的改制仍在进行,一批国有院团带着彷徨与犹疑,开始试水戏剧的市场经济,虽有《我们的荆轲》《爱情印象》《初恋》《黄粱一梦》《大家都有病》《报警者》等新创剧目的问世,但总体说来,在数量和质量上仍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剧需求和希望。一些民营剧团则从中获益,演出迅猛增长,剧目形式多样,话剧、歌剧、默剧、舞剧、音乐剧、相声剧、双语剧、独角戏、肢体剧等不胜枚举。在先锋、探索戏剧不绝如缕之时,白领戏剧、减压戏剧、爆笑戏剧风头不减,《雷人晚餐》《爱·无能》《钱多多嫁人记》《闪婚》《找个老婆先摇号》《李雷与韩梅梅》《不思议的旅程》等相继上演。民营剧团迎合大众消费心理和文化市场需求的演出,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演出气氛,但在质量上也参差不齐。

  走过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2011,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2012年的中国话剧能收获更多让观众记得住的精品剧作,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来源:《文艺报》 作者:宋宝珍 陶璐)